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企业发放百万年终奖,你怎么看?

    2018-1-2

    来源:海峡人才报


        说起职场中岁末年初的关键词,除了年会、工作总结之外,就要数年终奖了。一笔年终的奖励不仅是对职场人一年来忙碌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来年工作的一种激励。然而,近日网络上一则某公司的年终奖方案让人咂舌:根据该方案规定,公司内的13级员工(普通员工)也有可能拿到百万年终奖。而在此之前,就曾有媒体曝出某游戏公司今年的年终奖达百万水准,远超其他同行企业。

        事实上,在羡慕“别人家的年终奖”同时,不少网友都或多或少地对自己公司发放的年终奖进行了一番“吐槽”。对于年终奖这个话题,网友是如何看待的呢?对此,劳动报记者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不在乎年终奖的金额,但更希望能获得物质和精神并重的年终奖励。

        百万年终奖引发职场热议
        根据网络流传的这份方案显示:为了激发员工斗志,提升品牌手机的销售规模,只要在内、外合规的边界内达到目标,销售量越高的职工分到的奖金也就越多,13级就可以拿23级的奖金。该公司内部有一套严格的薪酬体系,并设定了13级到23级,每一级设A、B、C三个层次,超过22级即为总裁级别。也就是说,按照单台提成的算法,不管是哪个级别,只要在完成公司给定的利润额后,服务用户越多,得到的奖金越多,而且上不封顶,即便是13级员工(普通员工)在某些国家或者区域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百万级年终奖。

        虽然这则方案后经该公司证实,并不是年终奖金计划,而是公司的销售激励计划,然而,就此引发的有关年终奖的话题却在网上持续发酵。在劳动报的调查中,有29%受访者认为,年终奖是对一年工作的回馈,年终奖数额的多少直接与工作表现挂钩,因此今年年终奖的金额应该高于去年。

        然而,在42%的受访者看来,公司只要发放年终奖就不错了。“能得到百万年终奖的人,肯定还是少数。我认为,对于是否拿到年终奖,我们的心态还是应该要平衡一点。”网友“刘宏鹏”表示,应该将年终奖当成一笔“意外之财”来看待,对于金额多少,不用太过纠结。

        年终奖发放依据大不相同
        年终奖年年都发,那么企业依照什么规则发放年终奖才最妥帖呢?调查结果显示,79%的受访企业会按照员工的年度绩效表现发放年终奖,仅有少数企业会按统一规则发放。除此之外,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选择综合考虑员工的层级和职能,并且按照员工不同的日常和业绩表现进行年终奖发放。

        而员工们对于年终奖的发放依据,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理解,45%受访者认为应当按照当年为公司所做贡献来定发放金额,32%的受访者觉得应当按年末的考核成绩决定年终奖的多少,而仅有6%的受访者表示应当按照与企业的约定即劳动合同来发放年终奖这笔奖励。

        有42%的网友认为,年终绩效考核就是对于员工一年表现的综合性判断,比较具有客观性,以个人在公司一年来的表现为依据发放年终奖,没有什么问题。

        也有一部分网友觉得,个人综合表现上面,还包括那些“只会讨领导欢心,却不踏实工作”的人,因此,只有将工作成果切切实实的计算成对公司的贡献,年终奖才能发得公平。

        “我认为年终奖应当做到真正与员工的工作成果相挂钩。很多企业年终奖都采用年终时评价一次或仅仅将日常数据评估的方式进行,这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将员工一年中每个月的努力与年终奖相联系。”网友“张一东”留言道。

        还有网友提醒:如果年终奖的金额与职工的业绩挂钩,那么一定要透明化操作,在公告栏上予以公示,让大家都能接受并认可,才能够发放。

        发放形式和方案制定
        其实,对于年终奖的发放形式和发放依据,法律对此并没有明文规定,按实践惯例,年终奖一般以货币的形式发放为主,而年终表彰等也可以随之一同发放。但是,如果企业以发放洗衣粉、抵用券等实物作为年终奖,法律上并不认可。

        一般来说,公司发放的年终奖励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双薪制,即公司在年底为每人平均多发1至2个月的薪水,予以奖励;一种是绩效考核制,即公司根据个人年度绩效评估结果以及公司的业绩结果,发放年终奖;还有一种是精神奖励,即公司在年终的表彰大会上颁发优秀员工、最佳员工等荣誉,予以表彰。

        而在制定年终奖的发放方案上,一般根据三个方面来制定。

        发放条件,即年终奖在什么情况下予以发放。年终奖的发放并无法律强制性规定。

        发放标准,即企业在决定发放年终奖的情况下,每位职工可以获得多少年终奖的标准。这主要取决于职工当年的工作表现以及所在部门的整体表现。这需要与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挂钩,做到公平、公正。对于突出表现的职工可给予嘉奖,对于表现不佳的职工可以少发,甚至不发。

        获得条件,即职工可以享受当年年终奖的条件。

        不在职的员工能够不予发放年终奖吗?
        关于年终奖,还有一个在司法实践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不在职的员工能够不予发放年终奖吗?

        为了留住职工,很多企业都会将年终奖发放日期定在农历春节前后。并且在规章制度中规定,企业发放年终奖时,不在职的职工无权享受。对于这一规定,实践中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既然年终奖的发放方式由企业决定,企业当然可以决定对发放时不在职的职工不予发放。且企业这样的做法也是为了留住职工,职工的忠诚度也是企业考量是否发放年终奖的因素之一。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年终奖是对职工上一年工作表现的肯定,既然职工上一年已经满勤,理应获得年终奖。如果仅仅因为职工在当年发放日之前离职就否定其上一年的工作表现,实属不公。且职工离职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自己主动离职,也有被动离职。如果按照上述规定,企业有可能钻制度空子,在发放年终奖之前解除职工的劳动合同,那就可以免除支付年终奖的义务了。

        从公平、合理的角度分析,职工既然上一年已经做满全年,就有权与其他职工一样享受年终奖。发放日期只是企业单方确定的日期,不能因发放之日是否在职来决定是否发放职工的年终奖。当然,对于当年未满勤的职工是否有权按比例享受年终奖,这个决定权在于企业。不过,最好还是在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以免将来产生争议。

        此外,关于企业要求职工支付高额年终奖税费,职工要依法纳税。

        有些企业发放的年终奖数额巨大,导致职工所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很高。有些职工看着个人所得税的数字,心疼不已。小编在此要提醒职场员工,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公民的法定义务。且法律已经考虑到年终奖的特殊性,对于年终奖设置了特殊的计税方法。获得年终奖的员工应该按照法定的计税方式,依法缴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