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二孩”放开 女大学生就业面临新难题

    2016-12-15


        随着高校女生比例不断上升和“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女性在职场上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中心发布的《2016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显示,女性劳动参与率与工资水平均低于男性,在就业和晋升过程都受到限制。

     


     

    女大学毕业生增速高于男生


        报告指出,女大学生供给数量连年增加,2010年至2015年期间,女性大学毕业生平均增速为3.1%,男性为2.7%。但是,2014年和2015年,男性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比女性高约10.1%


        对此,国家发改委就业与收入分配司就业处处长孙中震表示,“现在的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女性就业环境可谓‘雪上加霜’”。


        孙中震表示,女性就业的求职环境同样障碍重重。“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就业政策,但就业公平环境有待加强。实际调研中还发现了一些千奇百怪的歧视性问题。”


        报告指出,1995年我国的性别收入比为85.9%2002年略有下降,达到84.5%2007年性别工资差距进一步扩大,性别收入比下降到73.9%,到2013年性别收入比上升到78.2%


        “这些年虽然性别工资比有所波动,但总体而言,女性收入低于男性收入的状况并未改变,而且近10年与过去相比还有扩大趋势。”《报告》创始人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编审孟大虎说。


        此外,女性晋升空间存在“玻璃天花板”。报告显示,女性管理者中高层管理者的占比只有13.67%,女性管理者的收入为男性的93.4%,但女性受教育水平高于男性,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81.4%,比男性高7.1个百分点。

     

    生育二孩成为就业绊脚石吗?


        报告指出,女性在工作中受到歧视的比率高于男性,有3.45%的女性遭遇过因性别歧视造成的不被录取或提拔的问题,而男性这一比例为2.73%。另外,6.65%的女性在工作中遭遇了同工不同酬的待遇。


        随着“二孩”政策放开,不少职场女性及正在找工作的女大学生都在担忧,自己的生育问题会不会成为又一个职场道路的“绊脚石”。对此,报告显示,有两个孩子的城镇青年女性“为了家庭而放弃个人发展机会”的比例高达50.98%,比只有一个孩子的城镇青年女性高17个百分点以上。


        此外,报告指出,女性就业“两极化”现象明显。在19个行业大类中,女性多集中在进入门槛、技术含量和收入水平偏低的行业。以女性就业第二大行业教育业为例,37%的女性分布在初等教育中,仅有11%分布在高等教育中,而男性相应的比例分别为31%15%


        对于这样的数据,人社部就业促进司统筹就业处处长杨颖琳表示,随着政策的发展及法律法规的完善,用人单位对于女性的显性歧视性要求不断减少,但是隐性歧视有日渐增多的趋势,而且更加难以处理和发现。


        “除了招聘和应聘过程中的环节,入职以后,女性也会受到一些不平等对待,包括女性劳动者因怀孕和生产被调整岗位、暂停工资等。”杨颖琳表示,国家政策在应对显性就业歧视方面有一定效果,但在应对隐性就业歧视方面,政策作用就比较有限。

      

    专家:出台针对女性的社会支持政策

     

        不少专家表示,提高女性就业地位,改善女性就业环境,不仅是性别平等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赖德胜认为,“性别红利”将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当前人口教育结构发生变化,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数量不断增加,甚至超过男性。可以推断,我国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会给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带来更多机会。”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表示,女性的很多社会贡献始终没有被承认,过去由于男性和女性体力方面差异,导致生产力方面的差异,所以造成歧视。“现在,知识可以创造财富,男女之间工作本身的差异在消失,但是人们的观念还没有改变。实际上,现在女性在很多岗位创造的效率,不仅不比男性低,可能还高于男性。在这种情况下,对女性就业歧视是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


        对此,杨颖琳表示,目前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虽然较多,但距真正实现公平就业,还有一定差距。“我们一直着力在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针对目前社会各方反映较多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同时,我们希望和建议其他有关部门出台更多针对女性的社会支持性政策。比如,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托幼机构,调整中小学放学时间等。”(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