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我是个比较孤僻的人,怕跟人讲话。参加工作之后,我也不是个话多的人。而且我所持的观点是:多干一点,少说一点。我总觉得那些喋喋不休的人没有真本事,所以对那些喜欢工作中闲聊的人极为看不起,觉得他们是绣花枕头,徒有虚表。这也就使得我与同事的相处并不怎么好,大家似乎对我的印象也不佳。
有一次,我与市场部一个业务员去出差,他一路上喋喋不休,在我听来,全是废话,我超级烦。可是,在客户那里,我发现他比我的沟通效果好,他总是能找到话题,然后滔滔不绝地聊起来。他跟采购聊得热火朝天,跟仓库管理人聊得不亦乐乎,跟进料检验的小女孩也嘻嘻哈哈闹成一团。他在回程的路上接到电话,客户已经下单了。我被吓了一跳,第一次感觉到,原来闲聊也是种工作能力啊。
后来,我就慢慢地,对闲聊这种事不再那么讨厌了。工作中,我偶尔也会学习下那位业务员,没事找个话题,聊一聊。我发现,有时候,那种没什么内容的话题,其实也是有意义的。虽然你聊的话题与工作无关,但你还是可以从闲聊中发现对方的个性,了解对方的人格、兴趣、爱好等。特别是陌生人,闲聊,就像是实验室的试纸一样,可以立刻判断出一个人是否容易亲近,可以从哪个角度或者话题切入,跟他沟通。
我第一次将闲聊转变成工作能力,则是在我当售后工程师的时候。有一次,客户投诉我们的产品有问题,说要退回公司重检。我想,这还不给折腾死,而且一旦退货,会在客户那里留下不良的记录,于是跟客户的品质主管商量在他们公司现场重检,客户同意了。可是,那天只有我一个人,那个工作量大概是两个人一天的工作量。我正在发愁的功夫,看见客户负责进料检验的几个小女孩都闲着,我就凑过去搭讪,跟她们闲聊,不一会就聊得热火朝天。她们问我是干什么的?我回答说是帮她们检验产品的。没想到她们主动提出来帮我一起检。于是,我们5个人,两个多小时就检完了。而且,因为她们本就是负责抽检的,她们自己检的,不会再判不合格。当天下午,我就早早地、开开心心地回公司了。
从此,我不再讨厌闲聊,而是在工作中,或者日常与同事们的关系处理中,有意利用闲聊这种技能,消除对话双方的尴尬,改变气氛,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或者制造话题机会,创造与一些平时沟通少的同事的邂逅机会,从而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慢慢地,我发现,我不再是那种木木的、没话题可聊的人,我与同事之间的相处,也容易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我在同事们的眼中,不再是那种高冷、孤僻、自以为是的形象了。
到我走上管理岗位后,因为工作需要,沟通工作就做得更多了。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锻炼,我对闲聊这种事,不仅不怵,渐渐地,有了一些心得。下面谈谈我对闲聊的认识和理解,与大家交流。
闲聊不等于瞎聊
很多人可能跟我刚参加工作时理解的一样,以为闲聊就是瞎聊,其实非也。闲聊是一种沟通方式,它的更多功能,是为了打破沉默,消除尴尬,创造进入正式话题的机会。沟通中,谈话不能都追求有意义,有时候,无意义的谈话,更能展现出一个人的喜好和个性,更容易拉进彼此的亲近感。
也正因为如此,闲聊中,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没实质内容不等于没必要
人在说话的过程中,需要抓住重点,但不能一句话直切主题,然后结束。一般,在正式开始前,谈判双方都会找些轻松的话题,闲聊上一阵,营造一点友好、亲切的气氛,之后再切入正题,开始正式的谈判,就相对容易谈了。
2.打招呼是开启闲聊模式的神器
遇人打招呼,这是起码的礼貌。而打招呼,也往往是进行闲聊的最佳时机。一句“早”,或者“今天天气不错”,是打破彼此之间沉默的最佳武器。短短一两句对话之后,就可以转入任何话题了。这样的聊天,彼此之间既没有隔阂,又没有成见,也不会尴尬,想聊点啥都可以。
3.闲聊不要追结论
很多人不会闲聊的症结之一,就是谈话非要得出个结论。但在闲聊中,是完全没必要的。闲聊就是闲聊,是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不需要、也没必要一定得到什么结论,更不要追着人家的话题不放,非要得出个结论。
在闲聊时,千万不要试图主导话题走向,或者目的明确地统整话题,不要给话题下结论,不要总是总结陈词。闲聊就是让话题随意自行发展,脚踩西瓜皮,聊到哪里算哪里,然后,在有人试图做结论前,愉快地结束。
4.让话题利落地结束
一个会闲聊的人,能让闲聊变成一种真正减压的工具,而不是给对方徒增压力。比如,在两个人工作一段落之后,互相聊上几句,轻松的、简单的话题,这样既可以让对方变得放松,可以调剂一下状态和氛围,在差不多的节点,说:“我们下次聊。”这样可以干脆利落地结束,不会把双方都困在话题里。
闲聊力转成工作力的方法和技巧
在工作中,闲聊也可以转换成工作力,可以让我们在职场上做得更好。
1.通过闲聊验证柔软度
职场是个相对冷酷和僵硬的地方,因为有目标要完成,有命令要发布或者执行,所以制度就相对森严一点。这就会使得上司在下属面前,会显得难以亲近。但也恰是这种情况下,需要一定的手段和能力,使得自己或者对方变得柔软,从而增加互相了解的机会。
我记得有一次,我面试一个销售主管,问了一些比较正式的问题之后,我一边喝水一边穿插一些在吃饭时,或者在咖啡厅才会闲聊的话题。
“最近新上映的XX电影不错,看过没有?”
“你喜欢吴秀波演的那个角色吗?”
“一般你都什么时候看电影啊?”
我其实不是真的想了解这些,我只是想岔开下话题,不想一直陷在那种一问一答、他深怕哪句话说错的僵硬面试中。结果,他的话匣子打开了。
这样的闲聊,一方面可以确认一下应聘者的应变能力和柔软度,因为应对客户是需要一定的应变能力和柔软度的。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以及一个人是否在人际关系良好的环境中成长。
2.边闲聊边工作,效率高
我以前在办公室,禁止大家闲聊。但后来,我发现,其实员工们一边干活,一边闲聊一下也不错。特别是职员们在干一些非脑力劳动的时候,比如整理装订分类资料文件的时候,边闲聊边工作,效率往往会更高。
3.通过闲聊构筑自己的安全网
我与我隔壁办公室的人,经常都有大量的快件收发。隔壁是个女强人,干活干净利落,做事雷厉风行。我常听到她斥责送快递的小弟:“你怎么又送迟了?”“为啥你才送给我?”“你到底是怎么派件的?怎么才来?”
而我,恰好相反,每次快递小哥来我都跟他闲聊几句。比如比平日迟了,我就会说:“是不是又堵车了?”“怎么,又跑去泡妞了,忘了送我的件?”每次小哥都会笑着回答,或者也笑着开玩笑。
有一次,我有大量快件要发,快递小哥到了,我还没有整理完,我就跟他说:“要不你先去派别人的件,我的等你派完件后来收。”他说:“我没啥件,就隔壁女人一个件,不急,让她慢慢等着,反正我每次送到,她都要修理我几句,就让她多等一会。”结果,他帮我一起整理了一个多小时,全部收好件才到隔壁去送件。
在工作中打交道,有时候不要过于斤斤计较,经常闲聊一下,往往会构筑你与对方的安全网,这种安全网可以在出现错误或者发生问题的时候,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能促进多一些良性的合作。(古尔浪洼的方寸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