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关注:2015年各行业“工资单”

    2016-5-17


        每天忙忙碌碌上班,你的年薪收入如何?哪个行业最赚钱?外企与国企,哪个薪水更高?


        近日,国家统计局晒出2015年各行业的“工资单”,职场一族关心的这些问题有了权威答案。




    就业人员平均工资首超5万元


        5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平均工资数据,这是来自联网直报平台16个行业门类的93万多家企业法人单位的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被调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3615元,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为62029元,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9589元。


        其中,2015年分地区分岗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显示,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最高,是全部就业人员平均水平的2.15倍,年平均工资为115474元;商业、服务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最低,是全部就业人员平均水平的83%,为44277元。岗位年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之比为2.61,比去年下降0.09。


    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速加快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2029元,比2014年的56360元增加了5669元,同比增长10.1%,增幅比2014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63241元,同比增长10.3%,增速加快0.8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2015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8.5%。


        记者注意到,非私营单位中,尽管金融业增幅相对较低,但平均工资高达114777元,仍居各行业首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为31947元。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为3.59。此外,采矿业年平均工资同比下降3.7%,为多年来首次出现工资负增长的行业门类。


        “行业性质和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行业工资的差距。”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表示,金融业的高工资与其人力资本素质较高、行业高门槛等因素有关,而采矿业工资负增长主要是受产能过剩影响,在“去产能、去库存”的背景下,这些行业的企业效益不佳,没法加工资,而且要裁员减薪,因此工资出现负增长。


    私营与非私营单位工资差距明显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9589元,与2014年的36390元相比,增加了3199元。


        记者注意到,私营单位与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差距比较大,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为62029元,比私营单位的39589元多出逾2.2万元。


        从工资最高的行业看,非私营单位中,年平均工资前三名行业分别为114777元、112042元、89410元;私营单位中,年平均工资前三名分别为57719元、50441元、44898元。


        苏海南表示,非私营单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上市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居多,效益相对比较好,其平均工资一直高于私营企业;加之去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加工资,工资比前年涨得稍快一些,其与私营企业平均工资的差距也稍拉大了一点;而私营企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又大都没有完全建立健全,劳动者议价能力也不强,导致工资水平明显低于前者。



    国家统计局:

    工资增长,政策是主因


        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平均工资增速为何仍会加快?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冯乃林解读称,主要受工资政策和宏观经济总体稳定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中,政策因素是工资增长的主要原因。


        此项调查统计的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房费、个人所得税、水费、电费、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个人缴纳部分等。


        他指出,2015年,全国范围内将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养老保险制度,个人缴纳的有关费用作为税前工资组成部分纳入工资统计。在同时进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结构调整中,养老保险和工资调整部分从2014年10月1日起补发,并全部纳入2015年工资统计。与此同时,各地推进落实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基层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落实中央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增加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津贴,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受政策影响,2015年机关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增幅明显高于往年。据测算,如果扣除机关事业单位对平均工资的影响,全国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长8.1%,增幅比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


        从企业单位工资政策方面看,去年我国有27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14.9%,同时21个省份发布当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尽管与上年相比,2015年各地工资指导线增幅多为持平或收窄,但仍保持较高增速。


    经济总体稳定奠定基础


        冯乃林认为,尽管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但去年我国经济保持了总体稳定,为工资增长奠定了基础。
    经初步核算,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全年人均GDP49351元,比上年增长6.3%。与此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呈现出积极变化,一些高端装备制造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等行业发展较好,工资增长较快。


        冯乃林表示,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一系列指标,也能印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较快增长。


    三大行业特征值得关注


        冯乃林表示,去年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在保持增长的同时,还体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行业特征。


        首先,产能过剩行业工资增长停滞甚至负增长。例如,受产能过剩影响,去年采矿业平均工资同比下降3.7%,为多年来首次出现工资负增长的行业门类。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6.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仅增长0.4%。


        第二,制造业和建筑业工资增长较慢,但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去年传统制造业和建筑业平均工资同比增长7.7%和6.7%,增幅分别回落2.9和2.1个百分点。但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1.1%,9.3%和9.2%。


        第三,部分服务业工资增长平稳,信息、资本市场服务保持高速增长。去年金融业平均工资同比增长6%,增幅回落2.6个百分点,但其中资本市场服务增长高达40.3%,增幅大幅提高18.3个百分点,与去年上半年的股市牛市也有关。


    专家建议:
    工资数据还要公布中位数


        面对这一组平均工资数据,很多网友评论称自己“又拖了后腿”,总有“个人与数据不一致”的感受。


        在去年发布平均工资数据时,冯乃林曾指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各类平均工资数据反映的是全国或某一类单位、某个行业的平均水平。由于工资分布是典型的偏态分布,即少数人工资水平较高,多数人工资水平较低,所以多数人的工资水平会低于平均工资。


        “从每个人个人角度来看,工资水平及增长速度均会因所属单位的行业、地区、性质,及个人所在岗位的不同而感受不同。” 冯乃林表示,平均数不能说明全部问题,难以全面反映各类用人单位及其劳动者工资水平情况。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建议,在公布全国、地区、行业非私营单位和私营企业平均工资数据的同时,也要相应公布相关平均工资中位数、低位数、高位数,这样才能更全面反映实际情况,大家才能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综合)



    相关链接:

    蓝领薪资调研报告出炉


        近日公布的《2016年一线用工管理调研报告》显示,我国一二线城市的工人平均年薪是5万多元,其中,制造型企业普通一线员工2015年平均年收入56856元,蓝领高级技术员工年平均收入71065元,较普通一线员工高25%。非制造型企业的一线服务人员年平均收入为54583元。


        本次调研涉及全国310家企业,包括国企、民企和外资企业,其中制造型企业主要涉及电子制造、机械设备、化工制造、消费品制造等行业;非制造型企业集中在航运物流、销售贸易和酒店餐饮等行业。


        报告显示,80后成为企业一线人员的主要组成部分,90后也慢慢成为劳动力人群。质检员、操作工、维修工是制造型企业人事部门认为较有难度的招聘岗位,大车司机、客户服务、销售则是非制造型企业招聘难度较大的岗位。


        调查中,有82%的非制造型企业表示一线服务人员会调薪,制造型企业中,79%的企业表示普通一线员工会调薪,74%的企业表示蓝领高技术员工会调薪。制造型企业中蓝领高技术员工的平均调薪最高,为8.4%,比普通一线员工高0.5个百分点。一线服务人员平均调薪为8.2%。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制造型企业一线员工每周平均加班时长集中在5~10小时,12%的企业每周平均加班时间在20小时以上。整体制造型企业一线员工平均年加班费都在10000元以上,占年平均收入的18%左右。非制造业企业一线人员每周平均加班时间相对较短,集中在1~10小时。


        一线员工离职率方面,2015年的整体离职率为26%,制造型企业普通一线员工离职率最高,为32%。在制造型企业普通一线员工中,电子制造行业的主动离职率最高,为50%;在蓝领高级技术员工中,医药制造行业的主动离职率最高,为45%。


        此外,调研发现,61%的非制造型企业每年都存在年后员工到岗率不足的问题。在吸引一线员工年后留任方面,大部分企业愿意安排轮休和奖励结合,以及部门奖金年后发的方式。(澎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