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为官拒绝从政“表演秀”

    2016-4-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王青玲 列宁说:任何表演都是拙劣的。鲁迅也说:捣鬼有术,也有效,但有限。电视剧里面的反面人物,大都是用尽心思而后败露无疑。正所谓“舞台小人生,人生大舞台”,现实生活中的教材亦是如此。言行不一的表演型贪官再高明也会露出破绽,终究逃不脱人民的审判和阳光的曝晒。 “政事儿”微信号,最近刊载了一篇《一边哭穷装穷一边大肆敛财》的文章,总结了三种哭穷、装穷的把戏:不食人间烟火型示穷、晒工资哭穷型、装穷不露富型。很多官员“上榜”,读来,颇觉滑稽,不禁让人深思。 难以想象,那个一度被人们视为“60后明星官员”的万庆良,却受贿过亿,成了示穷的典型;那个喊着要顾全薪酬改革大局的常小兵,一边晒着工资不足1万元,却一边拿着100多万的年薪;也正是那个面条掉了都要捡起来的副处级官员马超群,一边以节俭的形象示于众,一边书写着“亿元贪官”的历史。从表演角度来说,他们堪称一流的演员,一流的表演型贪官。 时下,熟谙表演之道的官员不乏其人。或是正派小节之下隐藏着蛇吞象的贪婪谄媚,或是口诛笔伐话腐败之下上演着巧取豪夺大饱私囊,亦或是借钱扯债粗衣素食的背后择机而狂捞……五花八门,但都大同小异,“不显山不露水”的“做戏”之风,炉火纯青的表演功夫,“角色转换”的速度之快,着实吓人。 老百姓的情感是最真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相对比生活奢靡、堂而皇之“乱作为”的贪官,这种“深藏不露”的表演型贪官,负面影响更大。挂着“清廉”的羊头,卖着“巨贪”的狗肉;打着“为民”的幌子,干着“伤民”的勾当,不仅腐蚀了国家财物,而且有损官员形象,更为可怕的是,“做戏”之风一旦形成,伤害的是老百姓的信任。 其实,在反腐败的阵地里,不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较量。如何做到不被表演贪官的高超演技所蒙蔽?怎样才能不被光怪陆离错综复杂的腐败现象所迷惑?在笔者看来,稳准狠地惩治表演型贪官,没有单一的灵丹妙药,只能是“多管齐下”、“软硬并举”。 为官不是表演剧,一方面,官员莫要当演员,还是要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做官,踏踏实实做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穷就是穷,不能装。人在官场,不是演艺场,不是表演秀,而是要于事业担当,于人民作为,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做真实的自己,展示最本真的自我。 另一方面,各级党的组织要切实履行好党管干部职责。管好班子,带好队伍,上级领导对下级干部要多谈心,多告诫;主要领导对其他干部要多组织学习教育,对有苗头性问题的干部早提醒、严批评,防于未然之际。干部是在教育点拨中成长,也是在批评敲打中成长,严管和纵容是两种不同的成长环境,早防范才能避免“作秀”之风的滋长。 此外,还应该完善表演型官员查处的识别机制。由于此类官员具有蜥蜴一般的隐蔽功能,在发现上有一定的难度,要有相应的识别机制。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从中发现干部是口若悬河的谈将,还是脚踏实地的干将;是热衷于好大喜功的显绩,还是立足于长远的潜绩。要建立阳光监督机制,注重八小之外的监督和群众的监督,表演者往往只是演在台上,台下总有偶露真容的时候,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穿着表演的外衣,多听一听居住地、活动场、朋友圈以及其所管理下属的评价意见,是表演型的官员总会露出蛛丝马迹来。 “干到实处,做到真处”,为官大舞台,官员“本色出演”,拒绝从政“表演秀”,方能演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生动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