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奏响惠民“最强音”

    2016-3-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安子州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3月5日人民网) 通读整篇报告,是一份“接地气”、很给力的报告。全场44次的掌声,充分说明了总理的报告让人听后为之一振,催人奋进,令人鼓舞。特别是针对简政放权、创业创新、精准扶贫、治理雾霾、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等人民关注的民生方面,一一都做了回应。 民生举措“实打实”。报告言简意赅全面阐述了过去一年做了什么,存在哪些问题,着重对“十三五”期间以及2016年的政府工作想要做些什么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完成2100万人次以上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任务;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免除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等八项重点任务。扎实的举措,让报告接地气、有感觉。无疑,报告在增加公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同时,也必将激发蕴藏于公众中的强大力量。 改革创新“释红利”。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铿锵有力,体现的是深化改革毫不动摇的决心。报告通篇都贯穿着改革创新的理念,“改革”二字出现了75次,59次提“创新”,是一份改革创新含量很高的扎实报告。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民生领域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创新都有具体举措,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成果,体现了继续敢啃“硬骨头”、不畏艰难、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自身过硬“打好铁”。“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推动简政放权;健全督察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等话语掷地有声,彰显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责任务实和信心。不难发现,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不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方能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从而更好地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服务。 语言平实“接地气”。总理在台上的一言一行,可以说都是万众瞩目。从李克强总理走上发言席开始,在微博等网络平台,各界人士不断发表评价和感言。朴实、“接地气”,可能是大家用得比较多的词汇。如总理提到的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没有过不去的坎”;发展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容纳更多的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让他们挣钱顾家两不误”;“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等语言,简洁朴实、平易近人,可以说把话说到了大家的心坎里,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情怀。 政府过去的一年成绩很“抢眼”,又对今年的工作立下了“军令状”。政府工作报告把群众期盼作为改革方向,突出了以破解民生问题为导向,回应了百姓诉求,顺应了人民期待。我们相信,改革必然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必然会让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