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关注的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全文向社会公布。
未来5年,就业、收入、户口、子女教育、医疗保障……这些职场一族最为关心的热点都将迎来利好。
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提前实现“两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 8%,比 2010 年翻一番;现行省定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福州市辖区、厦门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实行积分落户制度,全面放开其他地区落户限制……
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公布
这些与你息息相关
■收入
摘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加8%,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达5800亿元以上,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3300亿元以上。
解读:
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健全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促进中低收入职工工资合理增长。
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定期调整制度,合理平衡省内区域间工资收入差距,推动收入分配向基层工作人员倾斜。深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机制,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加强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调控,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落实慈善捐助免税制度,支持慈善事业发挥扶贫济困积极作用。
■就业
摘要: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合理运用政府公共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力支持。整合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强化创业服务功能,支持建设基层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健全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
积极预防和有效调控失业风险,完善失业监测预警和就业应急预案机制。维护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完善三方机制职能。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工资保证金和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保障劳动者按时足额领取工资报酬。
解读:
大学生就业促进工程:优化求职服务、创业扶持、就业见习和就业援助等,重点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
百万农业转移人口素质培训工程:完成农业转移人口技能培训100万人次。
现代产业工人培养工程:搭建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技工教育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中德合作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成50个产业技工培训基地、5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计划:推行企业用工调剂、人力资源素质技能提升、就业援助、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等计划,建设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等。
■保障
摘要: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养老、医疗保险实现人员全覆盖。逐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制度,完善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和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实现统筹区域和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解读:
巩固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进以总额控制为基础的付费方式改革,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推进工伤预防、救治和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现代工伤保险新制度建设。
健全社会保障待遇标准与物价水平挂钩、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协调的联动机制。建立稳定的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增长机制。完善失业保险金待遇调整机制。提高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抚恤补助、残疾军人护理费、义务兵优待金等标准。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到2020年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5%。
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做到兜底线、救急难。加快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
推行符合群众意愿的养老方式,加快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高龄补贴、医养结合保障、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养老机构责任保险等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到2020年,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养老床位数超过35张。
■落户
摘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实际居住人口登记制度,完善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
福州市辖区、厦门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实行积分落户制度,全面放开其他地区落户限制,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
实施居住证制度,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集聚。
解读:
实施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工程。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依法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畴。采取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租赁补贴等方式改善农业转移人口住房条件。探索就业失业登记城乡一体化改革,把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就业失业登记范围。
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将政府分担的市民化成本纳入财政预算,监督企业为农民工缴纳“五险一金”、培训费用和有关补贴。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城市基础设施补贴数额与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探索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
■人才
摘要: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继续实施“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培养和集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持中国福州海西引智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大力构建良好的创新人才培养环境,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加快高等院校和科研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改进科研人员薪酬和岗位管理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带项目带成果、保留人事关系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鼓励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技术人才到高校和科研机构兼职。构建政府引导服务、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有机统一的人才管理服务机制。
解读:
高端人才聚集工程:推进人才特区、特色人才聚集区、产业人才聚集基地、企事业人才高地、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人才工作平台建设,每年引进和支持300名高层次人才。
人才兴企工程:构建惠才惠企人才政策体系,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人才服务机制,全面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闽台人才交流合作工程:吸引和支持台湾同胞来闽创业创新,形成闽台人才深度融合格局,建设两岸人才交流合作示范区。
自贸试验区人才建设工程:探索创新人才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精准引进、培养自贸试验区所需高层次人才,推广复制自贸试验区人才工作经验。
■子女教育
摘要: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推动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完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入学升学制度,探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开展“双证融通”改革试点。
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推动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加快建设若干所位居全国同类前列的高校。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开展岗位培训、社区教育、农村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等非学历教育。创建学习型社区和组织。
解读:
子女教育一直职场一族的关注热点、焦点。规划纲要提出,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推动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普通高中免学费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免除杂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计划、特殊教育提升工程、普通高中内涵提升计划等。建设50所特教学校职教教室和实训基地、35所省级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示范校,建成100个左右省级课程改革基地,改造100所左右薄弱高中,培育60所左右特色高中。
职业教育: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工程,建成5所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10所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50所示范性现代中等职业学校,200个对接产业转型升级专业群。实施新成长劳动力适应性技能培训、企业在岗劳动力岗位技能培训、转移劳动力储备性计划。
高等教育: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一流学科、特色学科和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建设计划,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和革命老区高等教育发展提升计划、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等。重点建设3所高水平大学、100个“高峰”“高原”学科、100个应用型特色学科、200个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点和20个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集群。(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