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协调发展这把“金钥匙”

    2016-3-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何浩民 “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人民日报》 3月3日) “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也在不断显现,从区域差距到城乡差距,再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同步,协调发展的问题尤为突出。只有正确把握发展的力度和速度,通过不断调整适应、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才能使中国经济社会朝着更稳、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资源浪费严重、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分布不均是当前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一种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基础上的发展模式,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只有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保护好资源环境,协调和正确处理好发展中过程中各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资源的公平利用和空间的合理分配,最终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 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方法。官民对立凸显、社会矛盾加深,以及三农问题的产生,给社会和谐造成了不少挑战。和谐社会不仅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睦共处,而且是社会各系统、各阶层、各领域,乃至是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交融、和谐共存。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又要高度重视和落实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才能营造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环境,也才能实现社会事物和现象各方面之间的配合、适应和统一。 协调发展是建成全面小康的致胜要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集中表现在区域、城乡,以及贫富等差距上,全面小康更加注重的是“全面”,强调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重点在于补齐短板,要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补齐全面小康的短板上,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一项都不能缺,一步都不能慢,通过走协调发展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和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真正让全体民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事物总是在矛盾中运行,而发展也常常伴随新的问题。“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提出协调发展,正是着眼于解决当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用好协调发展这把“金钥匙”,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谋划“一盘棋”,正确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实现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