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失业潮”“破产潮”的担忧,早在2015年就已经出现。
有观点认为,2016年我国经济面临“三去一降一补”的结构性改革,即经济运行去杠杆、工业去产能、楼市去库存、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补供给侧和人力资源短板,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将会引发类似上世纪90年代的“失业潮”。
4类群体就业前景最危险
有专家认为,2016年必是我国经济大洗牌的一年,很可能成为某些行业的就业寒冬期。可以预见,伴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跌宕及国家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就业市场的一池春水也会经历一番强力席卷。
供给侧改革开始动真格,“去产能、去库存”已升级为中央的军令状,加上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一部分人的就业前景必将受到冲击,甚至有经济学者表示,“2016年失业潮和降薪潮可能拉开序幕。”
他们认为,以下这4类人群的就业状况在今年最“危险”:
1“去产能”行业的员工
2016年,我国的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面临一场“去产能”的艰苦战役。李克强总理在新年地方考察的第一站即是煤炭大省山西,为“去产能”进行动员。
既然压缩产能,减员必然少不了。有分析者预计,这一轮“去产能”将会在2~3年内导致钢铁和煤炭行业100万人失业,其中钢铁产业可能会有超过30人失业,煤炭行业超过60万人。
事实上,产能过剩行业的严峻就业情况在《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已有所体现。2015年第四季度,能源和矿产行业的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排倒数第三,仅为0.57,即100人在这个行业里面争夺57个职位,供求局面近乎失衡。
我国东北部最大的煤矿公司龙煤集团去年已宣布计划分流10万名员工,在42座煤矿削减40%的劳动力,一斑窥豹,可见这些产能过剩行业的就业情况。2016年,能源和矿产行业的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恐怕还会下滑。
2大学生
2016年毕业的我国大学生数量将达到历史最高的765万人,比去年增加16万人。
据统计,今年的毕业生加上30万名海归和之前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往届毕业生,预计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岗位。不过,这群“天之骄子”很可能在今年不景气的就业市场中沦为弱势群体。
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就业难题会越来越严峻,归咎于两大原因,一是院校专业结构畸形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大量人才过剩;另一个是毕业生就业择业观念导致,受青睐的大都市白领工作机会有限,而愿意去中小企业做蓝领的人不多。
我国经济进入下行周期,大部分大型企业的扩张步伐也随之放缓。2015年百度和阿里巴巴宣布减少新招人员即说明,对于今年1000万求职的大学生来说,如果他们不放下身段,执意要进入一线城市的外企和名企,估计大部分人要碰一鼻子灰。
事实上,如果大学生抬头望一望,会发现除了北上广之外,我国中部地区也有很多机会。调查数据显示,中部地区的人才需求量增长速度超过了东部和西部,正呈现井喷式态势。2015年第四季度,中部地区的在线招聘职位同比增加14%,远超东部的10%和8%,这说明,中部地区的就业市场提供了更多选择,武汉、郑州、西安、合肥等大城市有理由获得更多毕业生的垂青。
此外,中部地区的发展前景长期看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将继续推进,国家资源会进一步倾斜,中部的区位和政策优势逐渐显现。截至2015年,中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已达到63家。可以说,2016年对北上广的大学生求职者,可能真的是最困难的一年,但如果他们选择去中部,或许会乐观一些。
3农民工
2016年,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两大行业同时遭遇深刻危机。
首先是东部沿海制造业。目前我国大约有50%的青年民工从事制造业,但人口红利的消失,已经导致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竞争力迅速下降。
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我国的制造业用工需求陷入零增长。2016年,中央层面会继续推动“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的升级要求更高素质的工人相匹配,知识水平不高,职业技能缺乏的农民工群体距离一场就业危机越来越近。
给农民工带来就业危机的是另一大行业——建筑业。建筑行业吸纳了22.3%的农民工就业,超过6100万的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然而,2015年房地产的投资仅为1%,建筑业的用工需求顿时失去动力。2016年,大批青壮年民工或面临无事可做的窘况。
不过,这一潜在危机已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各地除了出台政策刺激楼市之外,还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4实体店员工
实体店的艰难已不是近况。与其萧条形成对比的是,我国的电子商务依然红火,仅从电子商务行业的用工需求即可见一斑:2015年第四季度,互联网/电子商务的用工需求同比增长52%。
2016年,实体店的境况可能会更糟,不仅遭到电商更凶猛的份额争夺,当下经济整体不景气更直接导致居民减少开支。
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罕见提到:“尽管网上商品零售、快递等新兴业态创造了部分新的就业岗位,但也必须注意到网店对实体店带来的冲击和显著的替代效应。”这或许会迫使实体店员工重谋生路。
发改委:四大支撑稳就业,不会出现“失业潮”
针对网上出现的今年我国可能出现“下岗潮”“失业潮”的声音,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回应,从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状态看,不会出现“失业潮”。
赵辰昕表示,对就业形势作这样判断,主要基于4个重要支撑。
一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国家加强区间调控,千方百计补短板、扩消费、促投资,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和新的增长带、增长极。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就业拉动能力将继续提升。
二是创业带动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国家出台实施了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力促创业创新,对促进就业作用明显。今年创业带动就业的能力还将进一步增强。
三是劳动力市场整体较为活跃,过剩劳动力可顺利实现流动就业。2011年以来求人倍率始终保持在1以上,就业需求总体大于供给,劳动力市场流动就业能力较好。随着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新产业、新业态和服务业等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过剩劳动力顺利实现跨地区、跨行业流动就业,没有出现待岗滞留等问题。
四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钢铁和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将加强奖补支持,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统筹对地方化解过剩产能的人员分流安置给予奖补。同时,通过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内部退养等方式,着力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努力减少下岗工人数量。
“我们有能力、有信心保持就业基本稳定。”赵辰昕表示下一步稳定就业形势还有多个“抓手”。
基础信息方面,将“加强政产学研会商,做好经济与就业数据联动评估”,通过与研究机构、大数据分析机构的密切协作对经济和就业形势做到心中有数。
产业方面,创造新增用工需求的同时也要有效稳定存量用工基数,大力促进高端产业进口替代,加快发展国内相关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对民生需求刚性、劳动密集型的轻工等制造业企业,加快出台降成本普惠性政策,实施差别化扶持政策,着力稳定现有就业岗位。
从区域角度出发稳就业,主要通过发挥中心城市吸纳就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以及培育经济困难地区接续产业和就地就近就业机会。
此外,通过大学生就业群体、农民工失业返乡人员等五类重点人群与就业信息网、职业培训网、社会保障安全网等“三张网”相结合,协同运作,分类施策。
人社部:减员发生在个别区域与行业
对于未来“失业潮”是否会出现?如何看待2016年的就业形势?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从全国范围看,目前就业形势是总体稳定的。2015年我们实现了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同时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也保持在4.05%的较低水平。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的进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行业企业减员增多的现象,但是从相关的统计监测和调研情况看,减员主要还是发生在个别区域和个别行业,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下岗潮。
对于2016年就业总体形势,人社部判断还是有很多有利因素,比如现在经济发展基本面还是向好,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在持续发力增效。受益于这些有利因素,可以判断2016年就业形势还是会延续总体稳定的态势。
当然,现在的就业任务更重、更多,人社部还将继续扎实开展工作,确保2016年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调查:今年这些行业就业形势看好
据《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得益于“互联网+”的跨界结合理念的不断推广,互联网/电子商务、基金/证券等新兴服务业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股份制及合资企业也在人才供需总量方面占据绝对优势;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及城市规划的进一步深入,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的发展势头将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此外,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小微企业获得政府越来越多的政策、资源、甚至资金配置的倾斜,在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就业形势相对较好,对于人才招聘需求量较高。
数据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小型企业(企业规模人数20-99人)人才需求超过全国增幅,达到11%。微型企业(企业规模人数20人以下)用工需求同比猛增49%。(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