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就业“不是事儿”

    2016-1-12



        近日,教育部直属的75所高校陆续公布了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尽管普遍认为2015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但在各校的就业报告中可以看到,备受关注的“史上更难就业季”,大学生就业其实“不是事儿”。



    ■北京
    北大清华:毕业生灵活就业猛增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近日发布的《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显示,灵活就业和创业的多了,去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多了,去外资企业的少了。


        从本科毕业生的去向看,北大、清华的主体仍是国内升学和出国留学,约占8成;而就业、灵活就业和未就业的只占2成。其中,出国留学的本科毕业生规模保持稳定,北大和清华都在3成上下,与2014年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北大2015届毕业生中有接近四分之一是灵活就业。所谓灵活就业,是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而非三方协议,以及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者,比例高达23.26%,而在2014年这一比例还只有17.23%,其中灵活就业人数最多的是硕士。在北大灵活就业的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人数较2014年增长了一倍以上。


        清华的灵活就业者比北大少,占12.5%,但较2014年也有增长。其中,直接创业人数为60人,硕士生创业的最多。创业者主要来自美术学院、经管学院和信息学院。北大、清华学生的创业领域也体现了两校的专业特色:北大学生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类以及教育类;清华学生则更多在互联网、新媒体和文化创意等领域开拓。


        2015年,公务员离职潮是媒体关注的热点,但这一社会现象并没有体现在北大、清华学生的择业上。清华大学2015届签署了三方协议的毕业生中,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现就业的占14.1%,其中党政机关占比较2014年只减少了1个百分点;北大选择当公务员和去事业单位的毕业生明显比清华多,占比达21%,其中当公务员的比例比2014年略有增加。


    ■上海
    复旦交大:超六成继续深造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在就业还是升学的选择上高度相似,且泾渭分明,复旦65.9%的本科生继续升学,90.83%的硕士生就业;上海交大61.38%的本科生继续升学,82.4%的硕士生就业。留学去向则均以世界排名前50名的英美高校为主。


        在就业去往地区上,两所高校毕业生均青睐京沪粤,比例都在80%以上,还有相当的比例去往东部其他省份,去往中西部地区的差不多都保持在10%左右,此外,复旦大学还特别注明有部分毕业生出国就业。


        在签约单位行业上,金融业占据了复旦大学的头把交椅,就业比例为20.92%。上海交大学子的首选则是制造业,占比27.08%。有趣的是,复旦和上海交大毕业生就业行业排名的二三名一样,分别为医疗卫生和IT通信(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


    ■天津
    南大就业稳定 天大近半留津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也相继发布了《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两校就业满意度、就业质量均有所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中显示,从学生毕业至今,南开大学本科生95.51%、研究生89.79%从未更换工作单,其中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毕业研究生稳定性最高。96.78%的本科毕业生、97.38%的研究生对目前所从事工作的满意度处于一般及以上水平。2015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97.22%,比2014届毕业生(96.56%)提高了0.66个百分点。


        天津大学18个学院中9个就业率超99%,硕士生就业率最高。天大2015届毕业生共8163人,其中1234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就业,占总的以各种形式直接签约就业人数的21.76%。


        此外,2015届天津大学毕业生留津率达到了43.82%,比前年继续提升。其中本科生的留津率最高,达到47.46%,其次是博士生。天大2015届毕业生中有8位自主创业者,包括7名本科生、1名硕士生,他们也不约而同地将创业地点选在了天津。


    ■广东
    华南理工大学:三成本科生进了世界500强


        华南理工大学近日发布的《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该校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34%,居全国高校前列,本科毕业生3个月转正月收入达到5751元。


        其中,本科毕业生5768人参加就业,落实就业去向人数为5712人,就业率99.03%;研究生3609人参加就业,落实就业去向人数为3603人,就业率99.83%。


        在薪酬方面,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生3个月转正后月收入达到5751元,超过6000元的占比达到31.5%。其中,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的平均月薪均突破7500元的大关;最高的专业为计算机软件专业,平均月薪达到7769元。


        从毕业生具体去向来看,读研和留学深造者达到28.8%;本科毕业生到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人数达到30.43%;海外深造人数比2014年增长34.5%。


    ■山东
    3所部属高校:创业的大学生多了


        日前,在山东的三所部署高校——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相继发布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数据显示,三所高校的总体就业率均超95%,应用类或工科专业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比较高,而纯理科、人文社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比较低,境外深造、自主创业人数进一步增加。


        其中,山东大学2015届毕业生自主创业28人,创业较多的是艺术学、工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学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生中,共有5名本科生、2名硕士生成功创业。


        从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来看,山东大学毕业生到国有、民营、三资各类企业就职的比例为67.31%,中国海洋大学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到三资及其他企业就业,占62.71%。相比起来,毕业生进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难度加大。


        另外,越来越多的2015届毕业生选择赴西部地区就业。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共有467名毕业生到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有606名优秀毕业生志愿到西部就业。


    ■专业院校
    财经传媒类毕业生 专业对口是首选


        在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这四所部属财经院校的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发现,毕业生就业首选是金融业,人均获得工作机会2个以上。


        在就业去向行业上,金融业毫无争议地占据四所高校的首位,其中,中央财大有46.42%的本科生、59.73%的硕士和27.12%的博士签约金融业;对外经贸大学有 30.94%的本科生和39.95%的研究生签约金融业;上海财大49.53%毕业生签约金融业;中南财大只列出去往金融业的人数,共1692人,远超排第二名的信息技术业666人。


        此外,近日公布的《中国传媒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显示,截至2015年10月31日,该校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5.67%,传媒类单位是毕业生的重要就业方向。从签约单位所属行业分布看,毕业生签约单位相对集中在文化、体育、娱乐行业和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所占比例分别为50%和23.87%。其中,过半的本科毕业生前往传媒类单位工作,主要集中在广播电视、文化娱乐、网络新媒体三个领域;而近一半的硕士研究生集中在网络新媒体、文化娱乐、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四个领域的传媒类单位工作。(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