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延迟退休的政策进入公众视野,整个舆论场都“沸腾”了。
近来,一份名为《人社部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在网络、微信朋友圈内热传,很多人开始对照表格计算自己的退休时间。这份热传的“延迟退休表”,就像是热油锅里洒进去小水滴,看似不起眼,威力却不小。
然而,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近日表示,这份表不是真的。
人社部:网传退休年龄时间表不实
12月9日,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表示,人社部正在制定的延迟退休政策是一份比较稳妥的方案,大约每三年提高一岁。该方案的基本原则是:小步慢走,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同时在延长退休年龄之前建立缓冲机制,尽量减少退休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
从这种表述看,与网传的“延迟退休时间表”还是有不少差异,可惜官方并未给出“真”的时间表。
人们依然有所疑惑,有没可能出现新闻逆转,最后公布的延迟退休方案正如表中所示。
按照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今年初的说法,人社部会争取2015年完成延迟退休方案制订,2016年报经中央同意后征求社会意见,2017年正式推出,方案推出至少五年后再渐进式实施。
这就意味着,我国最早将在2022年首次延长退休年龄,而不是网传表格中的2019年。
民众:仅10%受访者赞成延迟退休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制定延迟退休政策总的考虑是根据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劳动力状况,把握调整的节点和节奏,“小步慢走,渐进到位”,即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同时提前向社会预告,给公众以心理预期。
虽然政府时不时发出“安民告示”,但每一次关于延迟退休的话题都会引起社会的关注争议,无论是网络调查还是高校课题组的问卷调查,均是反对者众,赞成者寡。
清华大学近日发布的《2015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对2000名人士所做的调查显示,有39%的受访者认为退休年龄应该保持不变,30%的受访者认为退休年龄可以延迟,但必须要有一个限度。只有10%的受访者认为退休年龄可以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而延长。
报告还显示,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对于延迟退休年龄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多数受访者退休前反对延迟退休,退休以后却转而支持,可能是考虑到养老金的收支问题,希望增加缴费人口,减少与自己一样的退休人口。
专家:
■堵住违规提前退休的黑洞
最近几年,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加剧迫使政府加快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步伐。从基金运行的情况来看,收支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的抚养比上升:退休人员迅速增加,承担缴费在职的人员所占比重相对减小。
不仅如此,提前退休的问题也非常严重。除了国企改革数以千万的提前退休人员以外,还有一些特殊工种是政策允许提前退休的,很多地方提前退休的人数在增加。
金维刚说,当前“未老先退”的问题特别突出,有的地区提前退休的人员占到当年退休人员的30%。目前我国实际的平均退休年龄只有54岁。
有地方社保局长也表示,由于养老金11连调,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的工资已经出现了“倒挂”,退休的比在职的每个月还要多拿几百元,所以以各种方式要求提前退休的人员大增,凡是与特殊工种有一点关系的都会申请提前退休。
因此有一些专家认为,当前首先堵住“提前退休”的口子,之后再延迟退休年龄。从目前一些机构制定的方案来看,延迟退休年龄将是一个一揽子的计划,在所有人都会延迟退休的前提下,分人群来制定不同步骤的延退方案,用很长的过渡期来实现同龄退休。
■尽快公布权威方案
延迟退休作为关系大多数民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之一,引发高度关注在情理之中。从“吹风”到引发社会“热议”已经有过一段时间,但始终未露出“庐山真面目”。时间越久,越容易引发各种猜测和想象。
因而,有专家提议,既然延迟退休的“大方向”“大原则”已定,那么细化的具体时间表也应该随之制定出台,尽快让公众吃一颗定心丸,不能再任由社会上疯传的各类假消息来继续误导公众。否则,“狼来了”的故事可能又要上演。
也有专家表示,延迟退休未尝不可,但前提是要尊重民意,不能关起门来定延迟退休政策;其次,延迟退休方案要有权威发布,更不能拿假方案试探民意。
学者:关注中低收入蓝领将陷困境
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角度来看,学界普遍认为延迟退休是我国应该走的一条路,但也有不少学者担忧,延迟退休会使中低收入的蓝领工人陷于更加困难的境地。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系研究员唐钧表示,我国和发达国家的不同在于阶层结构的不同,发达国家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以白领为主的,相对而言他们比较容易接受延迟退休。而我国70%的劳动者是蓝领工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章铮表示,在我国人口趋于老龄化的情况下,延迟退休是合情合理的。但同时也应关注到,受到延迟退休影响的一大批蓝领劳动者对失业与低收入就业的担忧。
因为即使还没有实行延迟退休,这部分劳动者已经遇到了找不到工作或即使有工作收入也大幅下降的问题。他们担心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后,会使失业或低收入就业的时期进一步延长,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水平出现下降。
章铮认为,在目前的就业政策下,女性4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的下岗人员就被政府划入了就业困难群体,即按照现有规定,蓝领劳动者的退休年龄是女性50岁、男性60岁,这意味着不好找工作的主要是距现有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蓝领劳动者。对于他们来说,延迟退休不是在工作与退休之间,而是在失业与退休之间做选择。
科研机构:建议改革方案分两步走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近期公布了“社科院版”的延退方案,建议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改革方案分两步走。
第一步:2017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时,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第二步: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
虽然在延迟退休这一问题上大家众说纷纭,不同机构提出了不同的方案,但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那就是“要弹性不要刚性”。
人社部表示,会适时引入弹性退休政策,不实施一刀切,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形成调节退休年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链接:
关于退休 你要知道这些事
然而,面对退休手续的办理,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
一份调查显示,仅有14%的受访者对于退休的相关手续表示清楚,49%的受访者仅有一些了解,更有36%的网友表示完全不清楚。
不过,退休手续关系职场人退休后的一系列福利保障,不可掉以轻心。
■特殊工种可以提前退休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因此,劳动者办理退休并领取养老金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以及养老保险累计缴费满15年。根据目前的法律规定,法定退休年龄男性为60周岁,女性为50周岁(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为55周岁)。
除了正常退休,还有两种提前退休的情形:(1)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累计工龄满10年的,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2)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累计工龄满10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准予退休。
目前办理退休手续有两种方式,在职人员由用人单位负责办理退休手续,失业人员可在所在街道办理退休手续。办理退休手续需要填写《养老金申领表(城镇企业办法)》和《领取养老金方式确认表》,并提供相应的材料。
■退休后
除养老金外 还能拿到这些钱
退休时除了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住房公积金也可以一次性提取。如果所在单位实行企业年金制度,还可以领取企业年金。
当然,也有一些项目退休人员无法享受。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项规定:“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止。根据第四十六条规定,此种情形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另外,退休人员也无法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根据《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规定:“因工伤人员退休或者死亡使劳动关系终止的,不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
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社会保险费争议 去哪里维权?
随着《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未缴、漏缴、少缴社会保险费争议已经不属于劳动仲裁、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或者向社保征缴机构投诉。
但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一条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因此,如果劳动者因为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并且不能补办的情况下,可就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所受到的损失要求用人单位进行赔偿。(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