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虽然来了,但毕业生们求职的热浪却丝毫不减。
选择一份工作什么最重要?职业前景、个人喜好、专业能力……然而,影响大多数人选择的最重要因素还是薪酬。
那么,读什么专业毕业后能拿到高薪?近日,标准排名研究院基于国内高校506个本科专业的就业数据,制作了《2015本科专业毕业生薪酬排行榜》,排出了本科毕业生薪水最高的100个专业。
我省厦门大学的法语、人类学、海洋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薪酬水平在全国靠前,被推荐进入百强榜单,其中该校的法语专业位列第15名,毕业5年后平均月薪超9000元。
收入水平
15个专业月入9000以上
工科薪酬高 小语种受宠
据了解,该排行榜是标准排名研究院基于专业求职网站的国内数据统计得出的,需要强调的是,榜单的薪酬数值为该专业样本毕业生毕业5年之后的平均月薪。
从榜单来看,专业间薪酬虽不同,但差别并不大。其中,在7000~8000元之间集中了超过一半的专业。毕业5年之后平均月薪能达到9000元以上的本科专业有15个。
薪酬榜前10名的专业分别为: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西班牙语、航空航天工程、建筑学、外交学、工程物理、阿拉伯语、交通管理工程、海洋资源与环境、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其中,纯理工科专业占6个,还有2个小语种专业。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西班牙语、航天航空工程等5个专业,毕业5年后平均月薪过万,阿拉伯语、交通管理工程、地球化学等10个专业月薪超9000元。
前100名中,传统的外国语言文学类、建筑类、土木类等专业仍是高薪职业,薪酬最少的专业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管理,毕业5年后平均月薪6921元。
另外,进入百强的7个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有4个位居前15名,而曾经备受推崇的法学类、计算机类、经济学类等专业几乎全部落榜。
新鲜特征
“工业4.0”十大重点行业
相关专业全部上榜
值得一提的是,与《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十大重点行业相关的专业几乎全部上榜。这项被称为中国版“工业4.0”的规划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发展领域。
这说明,薪酬水平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产业发展的方向。嗅觉灵敏的企业也迅速在这十大重点行业布局,所以要想准确把脉自己的薪酬,多关心时政消息,特别是未来国家的产业发展方向尤为重要。
特别关注
我省高校仅厦门大学专业上榜
5个最佳就业专业月薪均超1万元
在这份榜单里,我省高校仅厦门大学的法语、人类学、海洋科学的专业水平在全国靠前,被推荐进入百强榜单,其中该校的法语专业位列第15名,毕业5年后平均月薪超9000元。
需要关注的另一份榜单,是作为高校专业就业大数据分析机构的“iPIN.com”,曾就我省13所高校毕业生毕业5年后平均月薪进行调查统计,并发布2015年福建省大学薪酬排名。
在这份排行榜排名中,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集美大学位居前五。
厦门大学仍是薪酬之王,上榜的5个专业毕业生毕业5年平均月薪均达到1万元以上。其中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5年后平均月薪达到11836元,土木工程专业10469元,广播电视学专业10416元,市场营销专业10170元,会计学专业10145元。
紧随其后的是,华侨大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毕业5年平均月薪8915元;而福州大学的最佳就业专业第一名为工程管理专业,毕业5年平均月薪达到8412元。
就业地点
城市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文化产业管理
与城市经济相关的专业开始冒头趋热
虽然国家政策越来越鼓励大学毕业生往中西部地区去,往中小城市去,然而榜单结果显示,薪酬高的专业就业方向绝大部分依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63%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爱往一线城市扎堆。
百强专业中,只有37个专业的北上广深就业比例低于50%,但这些专业也大多接近50%的比例。
需要指出的是,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之下,随着各类区域经济规划的不断出台、各类产业园区的蓬勃兴起,与城市经济相关的专业也开始冒头,比如城市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家政学等专业表现突出;与房地产相关的建筑类和土木类专业依然占据重要位置。可以预见,定位为城市与区域经济运营商的企业将受到毕业生们的青睐。
有网友调侃,读大学,读的不仅是一个专业,还读的是一所学校、一座城市。
热门专业
法学、计算机、经济学类
曾经火热的专业表现并不突出
传统的外国语言文学类和建筑类、土木类等专业依然是高薪职业的重要专业来源。
其中,薪酬百强榜中7个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位居前15名的就有4个,但英语专业没有上榜,这说明英语能力已经成为大众能力。
我们也发现,曾经火热的法学类、计算机类、经济学类等专业在薪酬百强榜中的表现并不突出。颇有意思的是,宗教学专业以8668元的平均月薪位居第24名。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反映到就业市场,就是理工类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酬水平相对高于文史类。百强之中,只有24个专业属于文史类报考的专业,以榜单前10名来看,6个专业为理工类,4个为文史类专业。
但文史类也不容小觑,月薪最高的前两位均为文史类专业。
听听专家怎么说
各种“薪酬榜”学生应该怎么看?
专业后劲决定未来薪酬
每到求职季,各种排行榜纷繁复杂,毕业生不禁心生疑惑:就业到底要看哪一份?什么才是真正有用的信息?
有专家介绍说,“薪酬榜单”通常分为起薪榜、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榜单及毕业若干年后的薪酬榜单。而大部分毕业生多关心的是“起薪榜”,即刚毕业时能拿多少钱。其实,毕业生也应关注工作3~5年之后的薪酬水平,实际上,在工作3至5年后,不同专业的薪酬水平差距会拉开,这时岗位“后劲”才显现出来。
记者注意到,今年公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5年毕业半年后收入最高10大专业为: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微电子学、法语、建筑学、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表演。2014年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收入最高为:建筑学、金融学、软件工程、城市规划、电子商务、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审计学、通信工程。这些专业除建筑学外,大都没有上榜“5年后薪酬最高专业”。而在毕业5年后的高月薪前10名专业,多为“后发制人”的“潜力型”专业。
专家建议,大学生更应关注行业的未来发展,不能被高薪资排行误导行业选择。
学长学姐的经验比榜单更靠谱
有专家认为,这样一份覆盖全国高校的薪酬调查榜,具体到某位毕业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参考意义不大。
国内某高校人文学院社会学系老师张晶晶表示,这是因为同一个专业在不同地区不同就业单位,薪酬差异较大。“同样是建筑学专业,在上海工作和在南京工作的薪酬标准肯定不一样,在事业单位工作和在民企、外企工作薪资待遇也不一样。另外,工科类专业薪资水平整体会高于文科,文科中传媒类高于传统文科专业。这份榜单只是就某个专业给出了大概的薪酬标准,以及不同专业间的差别。”
她向毕业生提出建议,求职时想了解薪酬水平,不如找学长学姐打听,“比如想到南京某一家单位求职,找学长学姐打听一下,过去毕业生起薪大致有多少,这样更靠谱。”
也有专家表示,毕业生求职不能仅盯着薪酬。“通常情况下,毕业生初次就业时,没有太多资本与用人单位谈薪酬。建议首先还是要选行业,看行业发展前景、岗位上升的空间如何,以及企业的岗位、文化是否适合自己。”
“薪酬榜”有涨有落 别“对号入座”
有专家指出,“薪酬榜”有时会影响高考学子的专业选择,需要正视的是,榜单具有“涨涨落落”的特点。随着经济发展,行业调整,有的岗位薪酬水平会提高,相反有一些会回落。
“有的家长为孩子选择专业时,会选择那些薪酬榜上排名靠前的专业。本科毕业生考研时也会看哪些专业薪酬高。”专家提醒,“岗位的薪酬高低处于动态发展,选择专业时应以兴趣为先。千万别‘对号入座’,专挑眼下的‘高薪专业’。”(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