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井水论”看敬畏“底线”

    2015-11-2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刘磊杰 据《朱元璋传》记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向各地派任官员时,都会将他们带到皇宫的一口水井旁,指着那口井说:“做清官,靠俸禄过日子,就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养活一家老小。如不满足,非要从外面取水灌入井内,满了就要加高井台,一旦井台有问题,就会殃及你的乌纱帽,甚至身家性命。” “井水论”警示我们,守住了“底线”,就守住了现实,也守住了未来。反之,“底线”守不住,思想就会决堤,权力就会脱缰,毁了事业、败了前程是迟早的事。所以,党员干部只有从守好自己那口“井”开始,敬畏“底线”,扎紧“心理防线”,筑牢“行为闸门”,才能防止误入违规的“雷池”,跌入诱惑的“陷阱”,滑入犯罪的“深渊”。 严守政治纪律“底线”。《论语》有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政治纪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政治上出“底线”,纪律上出问题,必然伴生着作风败坏、腐化堕落。“欲正人者先正己”,党员干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利剑高悬”、警钟长鸣;必须担负起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主体责任,严字当头、实字入心,才能在发展中眼观六路谋全局,在实践中巨细无遗做实工。 严守组织纪律“底线”。“患生于所忽,矜发于细微”。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会频频出事,就在于他们不自觉地凌驾于组织纪律之上,自认为地位特殊就开始“任性”起来,喜好大权独揽,独断专行,不把组织纪律当回事,结果不是因决策失误被处理,就是触犯律条成为阶下囚,等等。“令在必信,法在必行”,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组织约束没有禁区,执行纪律没有例外”的观念,时刻绷紧组织意识这根弦,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制度、有程序,切实把知纪、懂纪、遵纪、守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严守廉政纪律“底线”。纵观一些滑入腐败泥潭的党员干部,堕落之路也不是“从一而终”的,大多在从政之初尚能兢兢业业、如履薄冰,随着职务的升高,由于放松要求,自律不严,逾越了“底线”,最终难逃法网。“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党员干部要树牢廉洁从政意识,自架“高压线”、自设“防火墙”、自套“紧箍咒”,在各种诱惑面前把紧关口,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时刻在心中亮起公与私的红线,认真落实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中央八项规定,管好自己、管好亲属,管好身边工作人员,做到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搞特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