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力守生态底线

    2015-11-1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纪世雄 近日中办、国办近日印发了《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要求自2015年开始,试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进行审计评价,界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审计涉及的重点领域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以及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审计对象主要是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11月10日《中国青年报》)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一些地方只顾发展经济,片面追求GDP、忽视环保,部分地方政府或企业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大搞“先污染、后治理”,留下了难以偿还的环保账单。 毋庸置疑,在以往“GDP至上”思维和体制下,“只求经济发展数字上台阶、不顾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的错误理念占据了有的领导干部大脑。地方经济上去了,绿水青山却不见了。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变这些领导干部的理念,严厉追究环保责任,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些领导干部拍拍屁股提任或转任外地,“换个地方继续污染”,环保残局将无法收拾。可见要想守住碧水蓝天,守住中华民族发展的生态线,对领导干部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尤为重要。 环保离任审计堪称是领导干部的环保紧箍咒,在守住碧水蓝天的同时,更为经济发展赢得环境红利。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转型升级添加强劲的“绿色动力”。在环保离任审计制度的监督中地方政府抓住绿色转型机遇,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绿色水平,将有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双赢。 但需要指出的是,表面上看,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单一性质的工作,而事实上却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且不说,自然资产资源覆盖领域广泛,需要统筹考虑,单就领导干部有关自然资产资源的决策、执行、保护、毁坏等行为来说,就需要仔细甄别与把握。因此, 要使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顺利实施并成为常态,就必须要解决眼前的实际困难,调查摸清地方现有的自然资源资产现状,建立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的指标和考核体系,明确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象、范围和内容,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信息系统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守住绿水青山,守住生态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