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应多“造福”少“造景”

    2015-10-3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南长浜 笔者曾经过一个县城的入城口,看到绿化崭新、树木成林、步道宽敞,第一感觉:大气、漂亮。下车仔细一看,发现这个入城景观带是新建的,从宽度和质量看,很上档次,花了大价钱。同时发现这里离城较远,车流不息,附近也无工厂和居民区,除了“好看”之外,并无 “好用途”。 这样的“造景”现象,还有许多。某地提出森林城市建设,大肆植树,却疏于管理,成活率低,不仅荒了田,还浪费了财力。有的地方开展治水工作,要求立竿见影,投入大量财力清淤、全民动员清理垃圾,花的力气不少,短时间内有效果,可污染源没控制好,过些时间又恢复了老样子。这样的盲目决策、迎合检查,是典型的劳民伤财、瞎折腾。 表面的“造景”,其核心是政绩观出了偏差。为追求轰动效应,大做表面文章,为官为谋福,为引起领导的重视。是典型的博上级叫好,而不顾百姓的叫苦。造景思想要不得。造景,一时痛快,一时见效,因为百姓不叫好,长期就不会好。只有造福,才能赢得群众点赞。 任何一项工程建设,只要花费人力物力财力,都要处理好造福与造景的关系。始终要把出发点放在为民造福上,落脚点放在为民谋利上,做到不造景,多造福,实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了“造福一方”的政绩观,就不会有偏差,就能做到科学、务实,量力而行,就能以人为本、取得支持、顺利推进,就能贴近实际、符合逻辑、利于发展,经得起历史、人民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