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群众利益”还须“精耕细作”

    2015-10-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茶 疆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深化县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解决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通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在县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着力解决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10月15日 人民网) 打蛇打七寸,对于有损群众利益的不作为、乱作为者,就得各个击破。在从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大前提下,且不论党员干部自身形象的改变,能否做到对群众不利的问题“亮剑”,则更能检验专题教育的成效所在。此次中组部印发《通知》,针对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分别从“四个排查”、一次专项整治着手,到事到单位到人头来解决。 事实上,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最终目的,便是让群众在实际生活中提升“获得感”,切实体会到干部队伍的作风起变化,自身利益得到最大化呵护。尤其对于基层而言,务必清楚认识到,假若因少数人的不作为、乱作为,衍生出应景的口号式改变,非但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反馈,更会令专题教育沦为摆设,令大多数实作为、善作为的干部“躺着中枪”,使得公信力遭受无辜的次生伤害。 必须警醒的是,一些群众对于利益受损的“忍气吞声”,不代表在工作中可以不作为、乱作为,反而是对基层稳定发展极其不利的“定时炸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构筑基层的细节恰恰在“脸好看、事好办、门好进”等群众看得到的具象中体现。在“四个排查”中,从对群众办事态度冷漠、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到贪占挪用挥霍集体财物、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问题,排查可谓层层深入、不留死角,而这正是拨开部分基层干部表面样样好“迷雾”的唯一方式。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既要在服务群众方面,更直接、更准确的了解群众的诉求,排解群众的急难险困,更要在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方面,更精准、更明确的打击根子上的老问题、新情况,秉持“零容忍”的态度。“亮黄牌、扯袖子”务必做到及时批评教育、限期整改,而对违法乱纪者,则要即时严肃处理、坚决查处。毋庸置疑,只有在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时从细从实,在服务群众的作为中才能有严有实,否则,再好的顶层设计只会成为毫不实用“空中楼阁”。 对于广大基层干部而言,中央着力解决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的态度已然明了,紧接下来的从严整治必将落地生根。以“能作为”替代“不作为”,以“善作为”替代“乱作为”,必然是未来基层干部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莫要再抱“下有对策”的侥幸心理,而应在思想和行为上“动手术、去病根”,在循序渐进的微变化中立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