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高技能人才:铸就中国梦

    2015-10-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人才基础应该是技工”,要求“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就业创业、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前不久,我国青年技工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首次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展示了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成绩。


    竞赛引领,中国技能人才走向世界舞台




        本届世界技能大赛在巴西圣保罗举行,我国代表团在历时5天的竞赛中表现出色,取得了4金6银3铜、12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数控铣项目成绩尚未公布),创造了我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世界技能大赛由世界技能组织每两年举办一届,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竞赛,被誉为“技能界的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各领域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水平。


        本次大赛,我国代表团共派出32名“技能国手”,参加焊接、制造团队挑战赛、美发、汽车喷漆等29个项目的比赛。这些选手绝大多数是90后,是我国产业工人的新生代,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


        获得金牌的项目分别为:曾正超获得焊接项目金牌,玉海龙、林春泷、钟世雄获得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金牌,杨金龙获得汽车喷漆项目金牌,聂凤获得美发项目金牌。


        获得银牌的项目分别为:张淑萍获得印刷媒体技术项目银牌,惠希奇获得电气装置项目银牌,罗良获得车身修理项目银牌,钟建伟获得制冷与空调项目银牌,谭伟创获得CAD机械设计项目银牌,谢坤、郭杰钊获得机电一体化项目银牌。


        获得铜牌的项目分别为:陈碧华获得时装设计项目铜牌,方汉宏获得综合机械/自动化项目铜牌,林洪伟获得信息网络布线项目铜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此次大赛的参赛选手“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青年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蓬勃朝气,展示了中国青年技工精湛的技艺、顽强的品质,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优异表现,进一步弘扬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必将激励全国广大劳动者特别是青年劳动者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争创新业绩”。


        据了解,我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从业人员数量世界第一。2010年,我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并于2011年首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今年是第三次参赛。此前的两届大赛,中国队曾获得过2银3铜18个优胜奖。


    技能金牌 金贵在哪?


        4块金牌——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我国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提起世界技能大赛,许多人会有些陌生。然而,在国际上,世界技能大赛大名鼎鼎,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大赛拼体力、拼巧手、更拼大脑。在制造业强国,摘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的“蓝领冠军”,所受关注及影响力一点不比体育明星差。


        金牌“零”的突破,见证了我国新一代产业工人的努力。我国从事制造业的人员达2亿多,世界第一。此前两次参赛,每次约50个竞赛项目,我国共收获2枚银牌。银牌也很难得,但考虑到“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地位,明显不太相称。


        这其中既有不熟悉比赛规则的因素,也反映出我国技能水平的差距。“重速度胜于重质量”,这种状况存在于许多制造业企业,甚至在我国的一些技能比赛中都以此为准则。世界技能大赛强调的恰恰是“质量第一”,不追求速度有多快,而是要在零误差的前提下追求更好的质量。适应国际规则、调整技能培训,我国的年轻技工们奋起直追,不断提升技能水平,方才有今天的收获,也把精益求精的理念传递到广大技能院校和企业。


        4块闪光的金牌,有望点燃更多年轻人学技能、钻研技能的热情。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我国高级技能人才3700多万人,占就业人员总量不到5%。一线工人整体技能水平不高,制约着中国制造的竞争力。然而,长期以来,学技能、当蓝领并不是多么有面子的事。


        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接受学历教育而非职业教育。正因如此,技能界一直渴望着世界大赛夺金。这不是金牌至上、比赛至上,而是希望以此激发全社会更加尊重技能人才、更加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吸引更多的青年劳动者愿意学技能、喜欢钻研技能、坚持提高技能水平。


        世界技能大赛夺金,是个好的开始。我国每年举办不少国际性竞技赛事,或许今后也可考虑举办一届“技能奥林匹克”。当国人也像对奥林匹克运动会那样对技能竞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能在金牌榜上位居前列,相信我国的高技能人才会拥有更多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走向真正的制造业强国。


    奖牌背后的隐形翅膀


        当32名选手荣归故里,这些选手更加感恩一路陪伴他们成长的专家、教练和老师们。


        “在我们32名参赛选手的背后,都有一个隐形的翅膀。”一名选手告诉记者,这个隐形的翅膀就是陪伴他们走过集训和比赛的专家、教练和老师们。


        “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陈碧华的成绩与冠军只相差一分。”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轻工分院副院长王剑白告诉记者,时装技术项目获得的这块铜牌不仅含金量很高,而且分量也很重。


        “陈碧华的技术专家、指导老师李宁绝对为夺牌立下汗马功劳。”王建白说,李宁老师是带着一个教师的职业忠诚,陪伴陈碧华走向世界舞台。


        “技术方面的权威自不必说,仅是去年那次艰难的经历和抉择,就让我们全校师生感动。”王建白告诉记者,正当李宁全身心投入选手集训的时候,自己的爱人突然被诊断为癌症晚期。


        “去年,李宁老师的爱人去世了。”王建白说,忍受着失去爱人的悲痛,李宁一直坚持把选手陈碧华送到巴西,送上领奖台。


        “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也没有任何案例可以学习借鉴。”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方卫国说,就是在比赛前夕,世界技能组织还几易比赛规则。可以说,时装技术作为第一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项目,没有这些技术指导老师和专家的默默付出,我们是不可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


        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他站在铜牌的领奖台;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他让自己的徒弟站到了银牌的领奖台。他,就是43届世界技能大赛媒体印刷技术项目选手张淑萍的技术指导老师王东东。


        2013年,在德国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颁奖晚会上,王东东为我国领得了一枚铜牌。回到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王东东留校任教,学校破格给予他中级职称的待遇。


        从学生到老师,从老师到教练,当学校把指导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张淑萍的教鞭交到王东东手里的时候,王东东把自己的比赛经验进行了全面梳理。从颜色控制到现场清洁,从现场发挥到心理调节,王东东手把手地传授技艺,亲力亲为地操作示范。


        王东东告诉记者,每天早晨8点半,他就要带着张淑萍乘坐学校大巴,穿过黄浦江隧道,抵达位于浦东新区张杨北路的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换上统一的劳动服装,打卡考勤。8小时后,清洁完机器,他们再乘坐校车返回位于浦西的学校。


        “就像飞行员一样,要有训练时间的积累,才能独立飞行。”王东东说,印刷高技能人才必须要有相当大的操作量,才可以独立上机。


    “中国技工水平非常高,你们的培训也很好”


        当一声声“中国”“金牌”在世界技能大赛的颁奖台上被喊出时,捶胸、拥抱、欢呼,中国代表团的小将们沸腾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拿到金牌。”队员们说。


        此次中国代表团参赛的选手中最小的年仅17岁,他们都出生于非常普通的家庭,还有几名选手的父母常年打工在外。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肯钻研,不轻言放弃。


        参加瓷砖贴面项目的20岁选手臧国才,集训期间每天要面对着一堵墙十几个小时,天天贴了拆,拆了贴,一年能把一面墙拆贴100多次。


        参加美发项目的聂凤每天要进行12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对着一个头模不停地做各种练习。


        参加焊接项目的20岁选手曾正超不记得自己是第几次被飞溅的钢花灼伤胳膊,他挽起袖子向记者展示胳膊上新伤加旧伤的累累伤痕时,有着一股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平静,“早就习惯了”。


        此次曾正超与来自其他37个国家的选手就焊接项目中的4个模块展开角逐。经他手焊接的产品几乎全部零瑕疵通过X射线相关测试,让在场专家赞叹。


        汽车喷漆项目的21岁参赛选手杨金龙在杭州技师学院学习喷漆4年。在参赛现场,记者了解到,汽车喷漆项目的所有参赛选手在4天时间内需要进行共6个项目的比拼,不仅要求选手速度快,时间分配合理,还要求有非常高的技术。“世界技能大赛为我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同更多优秀的同行交流。”杨金龙感慨。


        此次大赛中国小将们进步明显,全部29个项目中,仅有3个项目没有获得任何奖项。他们的表现让在场的很多外国专家感到惊喜。汽车技术项目中来自澳大利亚的首席专家格兰特?皮兹就说:“中国的技工水平非常高,你们的培训也很好”。


        巴西美发专家巴亚德?涅托已经连续3次指导巴西美发组的比赛,他对中国的美发团队印象深刻:“他们做得非常棒,而且一直在进步。”


        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技术理念方面依然存在差距。以焊接项目为例,据此次大赛中国焊接和建筑金属构造项目基地负责人刘景凤介绍,目前我国的焊接技术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几乎没有差距,甚至更好,但文化素质及工作理念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与其他国家的焊工一般受过专业培训不同,我国焊工大部分不是正规军,未来亟须提高焊工等高级技工人才的素质。


        正如人社部副部长汤涛所说,世界技能大赛给我国青年人提供了一个展示技能,共同交流的舞台,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优势,也看到差距。未来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以更高的技能水平支撑起中国制造,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