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70%的职场人士在工作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这有企业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
从HR的角度审视,应该找到导致企业内出现职场倦怠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节省企业成本,提高效率和回报率。一般原因有以下几点:
1、工作职责界定不清,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用部分人的努力和贡献掩盖了另一部分庸才;
2、绩效指标设计不合理,量化程度不够,考核流于形式,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儿;
3、绩效考核不能奖勤罚懒,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脱节,员工看不到前途;
4、用人机制老化,唯资历论,人才上不去,庸才汰不出;
5、企业价值观不清晰,宣贯不到位。
海峡人才网认为,针对上述症状,可以尝试下列几味“药方”调理治疗:
★重新审视岗位描述
如果员工产生工作倦怠的原因,是由于企业管理混乱,工作职责不清,那么HR应从业务流程梳理入手,重新进行工作分析。如果企业没有规范的业务流程,HR不妨在工作分析之前建立规范的业务流程标准文本。
★优化用人机制
在企业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调动员工工作激情。一个简单的类比就是,要想让动物园的鹿群保持健康精神和体魄,需要在鹿群里放入一只狼,HR人员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狼放进去。
★岗位轮换
通过改变员工工作内容、工作量和工作方式,为员工带来新鲜感,刺激他们麻木的神经。
以索尼为例,每隔两年让员工调换一次工作,特别是对于精力旺盛、干劲十足的员工,不让他们被动等待工作变动,而是主动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这样的岗位轮换,可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为人才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丰富工作内容
有些不能轮换的岗位,可以通过目标多样化、工作丰富化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岗位轮换不同,它不是水平增加员工工作内容,而是垂直增加,通过对工作内容和责任层次的改变,让员工更加完整、有责任心地工作,得到工作本身的激励和成就感。
另一方面,赋予员工一定的工作自主权和自由度,让他们拥有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将有关员工工作绩效的数据及时反馈给员工本人,按照实现工作目标的程度决定报酬与奖励,通过培训体系为员工提供学习机会,以满足员工成长和发展需要,这些都是使员工工作丰富化的有效方法。
★营造绩效导向企业文化
企业如果要建立绩效导向的文化氛围,必须与人资管理的相关制度,如岗位安排、工资报酬、职位提升、降级、降职及解雇等结合。同时,企业对员工的工作目标给予重视,对他们所做的工作给予反馈,当员工知道自己的工作表现优缺点在哪里,绩效管理也就成功了一半。
从员工个体的角度看,合理的计划和方法,也能够帮助自己从职场“倦鸟”变成正能量“天使”。
(1)多角度客观评价、欣赏自己,冷静思考自己在工作中发挥的价值。
(2)做好时间管理,使工作条理化。
(3)对内通过补充知识实现个人专业技术的增长,对外增加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支持资源,比如建立同相关资源之间的人际关系脉络,获得工作上的信息。
(4)时常进行心理自测,摸清职业倦怠状况。
其实,拯救职场倦怠的“药剂”不少,如何行之有效则是建立在企业的用心和员工的自信自觉之上的。(来源:世界经理人网 标题:如何走出职场倦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