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首届大陆赴台本科生毕业啦!

    2015-7-16


        凤凰花开,骊歌初起,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至。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台湾各高校的毕业典礼,多了大陆学生的身影。4年前,700余位大陆学生跨海赴台就读大学,如今正值他们毕业。


        此时此刻,在这些学生中,有些人选择留下读研,有些人选择出国深造,还有些人选择回到大陆就业。不管如何,台湾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记,回首来时路,每个人心头都有别样感觉。




    近半陆生留台读研


        2011年被称为“陆生赴台元年”,那一年,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公布《2011年招收大陆学生规定及简章》,开放陆生赴台就读大学、硕士及博士班,而在此之前,大陆学生只能以“交换生”的身份赴台湾高校短期学习。


        据统计,2011年陆生报考台湾大专院校者共1904人,录取1265人,最终实际注册人数为928人,其中有700余位为大学生。他们的到来,引起了台湾社会的高度关注,台湾大学第一届陆生的入校见面会,曾引来岛内80余家媒体采访。台湾方面陆委会文教处处长华士杰说,以这一批陆生赴台为突破,两岸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双向交流,这是两岸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4年来,首届大陆学生克服种种困难,以他们的勤奋、好学、执行力和行动力,获得台湾师生和社会各界的美誉。华士杰对首届大陆毕业生的评价是“非常优秀”。他说:“这4年来,有些陆生写书记录在台读书的经历,有些积极参加学校社团和公益活动,深入了解台湾社会,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绩。”


        在4年学业结束之际,有些人选择留下读研,有些人选择出国深造,还有些人选择回到大陆就业。据台湾教育部门的统计,今年毕业陆生有684名,其中有349人报考台湾的研究所,312人获录取。回大陆攻读硕士者47人,至港澳地区攻读硕士者14人,至其他国家和地区攻读硕士者129人,其他规划者(包括回大陆就业)145人。

     

        台湾的大学校院招收大陆地区学生联合招生委员会(简称陆联会)总干事张鸿德说,在大陆就业市场,学士和硕士的起薪差距大,陆生在台湾读完学士后,要回大陆考研很困难,因此他们中许多人选择留在台湾升学,等拿到硕士后,再回大陆就业,薪水会比较高。


        铭传大学大陆教育交流处顾问萧耀文介绍说,铭传首届68位大学毕业陆生中,有26位在台湾读研,其中14位申请到美国的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深造。台湾的元智大学首届陆生共28人,其中17人已考上研究生,将留在台湾或前往海外攻读学位,其他人则将返回大陆就业。


        来自我省的陈天齐同学考上了政治大学国际贸易研究所,选择留台深造的他,曾在力翰文创担任1年志工,平时周末接受培训,寒暑假时带小朋友到台湾各地举办宿营。他说,通过志工服务学到表演技能、带队技巧等。


        来自福州的黄媛媛在元智大学管理学院就读,已考上成功大学企管硕士班。她说,台湾花费很高,她运用课堂所学,掌握消费者心理,兼做淘宝生意,在台湾搜罗“偶像天团”早年的限定版专辑或周边商品,把商品寄回上海、北京等地,赚取中间利润。
     


    毕业出路两岸关心

     
         “这几年,上海市的台胞服务中心都十分关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为了帮助我们就业,寒假回上海的时候,还专门召开与台商的见面会。”辅仁大学广告系的上海籍毕业生李天佑选择了回上海择业,之所以没有继续选择留在台湾深造,是觉得广告这门专业实务很重要。在台湾期间,李天佑曾经担任上海赴台学生会会长。
     

        其实这几年凡是有陆生赴台就学的省市台办,都十分关心陆生的学习和生活,并未雨绸缪协助这些学生回大陆充分就业,为此这些省市的台胞服务中心利用寒暑假为陆生举行台资企业就业对接座谈会。
     

        与此同时,台湾的相关部门也积极帮助陆生就业。不久前,首场由私立大学校院协进会与海基会合办的“2015大陆台商菁英招聘会”在海基会大楼举行,台塑集团、可成科技、昶辉集团、臻鼎科技、天津台商协会、苏州台商协会等29家台商、台协参与,有企业开出含津贴百万年薪的条件,吸引数百位陆生与台生参加。


        参与招聘的四川遂宁台商协会会长颜美云认为,大陆员工比较近利,学到一点点就想跳槽,她希望台湾培训的陆生能把眼光放远一点,就算要创业,也要到企业里先学习本领,她强调最重要的是“观念养成”。


        记者问,如果两位大陆青年,一位台大毕业,一位北京大学毕业,如何选择?颜美云表示,会优先选择来台念过书的大陆青年。大成集团大陆餐饮事业群执行长余瑞璘也认为,在台陆生了解台湾企业状况,在台商征才上较具优势,起薪约在人民币5000元左右。


        台湾的私立大学校院协进会理事长、中国文化大学校长李天任表示,4年前陆生们来台“不是猛龙不过江”,今天则要“纵虎归山”,帮助企业如虎添翼。他说,随着台资企业人才需求逐年增加,拥有4年台湾学习经历的陆生将是两岸企业珍贵的人力资源。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则表示,衷心希望在台陆生回到大陆之后,都能够找到发挥自己专长的岗位,希望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学到的才华,能够在大陆发展建设中得到充分施展。他说,当然,我们还希望他们能够把在台湾的感受和经验带回来,继续加强与台湾同学之间的联系,为两岸交流合作贡献心力。
     


    陆生赴台再创新高

     

        近日,台湾第五届大学陆生招生放榜,陆联会表示,本届大学陆生招生报名人数达4817人,再创历史新高。


        陆联会表示,本届首见所有招生院校共135校都有人填志愿。根据陆生填志愿规定,每位陆生可选46个志愿科系,公立大学只能填10个志愿,私立大学可选36个。据陆生填志愿科系总数排名,获填最多志愿的学校依序是淡江、铭传、逢甲、文化,其中淡江已蝉联多年冠军。


        陆生填报志愿科系的排名依序是:财务金融、电子工程、企管、外国语文,和前几年相比改变不大。来自我省、浙江的生源占总报名人数的2/3,其中以浙江1746人为最多。


    不合理限制 引起岛内关注


        不过,在陆生赴台就读热潮中,岛内外舆论也再次呼吁台湾方面能够采取实际措施,尽快取消不合理的限制,给予陆生在台就读合理的待遇,维护和保障他们应有的权益。


        2008年底,台湾教育部门为开放高校招收大陆学生向立法机构提议修法;同时为减少反对派阻力,提出被简称为“三限六不”的行政措施。


        所谓“三限”,包括招生时限校、限量、限域,“六不”则是指不涉及考试加分、不影响台湾学生招生名额、不提供公立奖助学金、不允许校外打工、不能考职业证照和不可续留台湾就业等。另外,陆生目前也未能纳入台湾的健保体系。至今,陆生都受到这些不合理限制。而在台侨外生则不存在这些问题。


        尽管台湾陆委会等部门为一些个案做了协助,但政策何时解禁,何时能纳入健保,仍是陆生共同关心的问题。


        在继续留在辅仁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学位的徐文迪看来,影响找工作是来台念书最大的劣势。由于在台期间无法实习,他曾飞到上海参加一个面试,却因无法保证有至少3个月的时间实习而被弃,“校园宣讲会对我们也没有用,只能通过网上投简历,唯一有优势的可能就是在大陆的台资企业。”


        诸多不合理限制,引起了学者和媒体关注。


        台湾《联合报》刊文表示,台湾对陆生设下了许多限制,把陆生看成“抢教育资源”“抢工作机会”“抢医疗资源”的外来者,却从未以更高的角度看待陆生来台求学的意义。文章指出,台湾应拿出自信,才能吸引更多优秀陆生来台求学,“三限六不”的镣铐该松绑了。


        台陆委会发言人吴美红表示,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已会同相关主管机关积极检讨放宽,如扩大采认大陆学历、增加招收陆生总量、放宽陆生报考技能检定考试、开放陆生担任与学习相关的研究助理、持续简化相关入出境程序等。华士杰也表示,这几年,希望能努力创造一个让陆生在台顺利就学、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更多的大陆青年来台湾求学。(综合)



    相关链接:


    他们——匆匆四年 梦想继续



        参加完毕业典礼,就读于台湾辅仁大学新闻传播学系的北京女孩唐梦维就要收拾行囊,告别台湾男朋友,奔赴美国旧金山,开始一段全新旅程。


         “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才有意思”,被友人唤作“唐哥”的唐梦维性格大大咧咧。刚到台湾,同学们对她的儿话音特别感兴趣,“他们试着在每个词后面都加个‘儿’字,虽然压根没有‘吃饭儿’的说法”。


        大一时,唐梦维加入了辅仁大学流浪动物学生关怀志工队,让她感觉与台湾学生的界限不再明显。她们一起照顾30几条流浪狗和8只猫,轮流喂养、打扫狗舍、遛狗,为筹集经费,还制作了校犬主题月历、明信片等贩售。


        在一场关怀流浪动物的活动中,她遇到了一个“比北方人还man”的台湾男生,这场恋爱也让她更深入了解台湾。


        除北京外,首批赴台的陆生分别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五地。他们认真念书、拼劲十足,给台湾社会留下直观印象。


         招收陆生最多的台湾铭传大学学术副校长兼教务长王金龙说,全校共200多个书卷奖学金,由各系前三名取得,其中五六十个名额被陆生拿到。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国际企业管理系的林诗音就是这样一位“学霸”级人物。她每周至少去3次图书馆看书到闭馆,多次拿下一等奖学金,更被推选加入由各系菁英学生组成的晓峰学苑。


         在她看来,陆生普遍认同高学历,愿意花更多时间在念书上,而台湾学生更注重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校设有生活应用科学系,主要学的是插花、烹饪、彩妆等类似家政的课程,陆生不大可能选择这样的专业。”


         首批684位大陆本科毕业生中,312人已被台湾各高校研究所录取,比例高达45%。将继续攻读心理学硕士学位的徐文迪坦言,因没有申请上美国高校,所以继续留在台湾念,“四年时间很匆匆,但让我学会了多角度看待问题,对持不同观点的人也更加包容。”


        唐梦维说:“未来有机会,还会再回台湾来看看、吃吃美食。”(据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