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一周双休”20年:还有多少人“望洋兴叹”?

    2015-6-10


        现在求职者找工作,周末双休往往成为标注条件之一。那么,是否真的所有职业都能享受到双休?


        现实并不尽然,自1995年双休规定提出至今,已经过去20年,据调查显示,还是有不少职业并不能做到双休。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再度强调:“切实保障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以及“完善并落实国家关于职工工作时间”。


        双休和8小时工作制,再次被人们提起。




        “一周双休”的规定,是一项显示人文情怀的职工福利,更是属于劳动者的一份重要权利。


        制度实施20年来,在你我的身边,还有哪些人、哪些群体无法享受双休制度的福利?保障休假权利,还有哪些“堵点”和“卡点”?


    ■性质有别:企业职工双休“落实难”


        1995年,国务院发布相关规定,对职工每周工作和休息时间作出以下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20年过去了,“双休日”已深入人心。但是,不少人在工作岗位上还不能完全享受这一福利。


        “我每周只能休息1天。”小邱是市内某房地产公司出纳,她无奈地说,想找份满意的有双休的工作不容易,由于所在公司需要做大量流水账,每天加班几乎成为她的工作常态。


        小邱坦言,半年前找工作时就发现,财会行政类工作中,能有双休的工作岗位很少,且薪酬待遇普遍偏低,转正后一般月薪3000元左右。待遇稍微好点的同类工作,则要求每周只休息1-1.5天。


        毕业于武汉一所高校的硕士生小郭,目前在沿海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加班是常态,一周能休一天就不错了。”


        类似的情况,极为普遍。不少受访者表示,与休息时间减少相对应的是,加班补助、津贴的落实却很难保证。


        相比之下,机关、事业单位对双休制度的落实比较到位。“除非特殊情况,一般双休日都是可以休息,‘五一’、国庆也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大假期。”同样在会计岗位工作的某事业单位职工冯小姐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在有些机关事业单位,在重大工程实施期间或者项目验收前期,熬夜加班、双休日不休息也是常态。按照规定,职工可以通过换休和轮休补偿,但任务上来时,有时也只能不了了之。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中指出,“企业和不能实行前款规定的统一工作时间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但事实上,不能落实40小时工时规定时,极少企业会主动为员工补休。


    ■行业不均:餐饮、建筑、交通等职工成“困难户”


        “一周双休”规定所遭遇的“落实难”,同样呈现出鲜明的行业不均特征。


        对餐饮、娱乐等服务行业来说,要想让员工享受“一周双休”,则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少岗位一个月只能轮休两三天。


        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显示:我国过半数行业每周要加班4小时以上。


        其中,在所有行业平均周工时的排名中,在住宿和餐饮业工作的劳动者平均每周工作时间长达51.4小时,排名第一;建筑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紧随其后,周工时均超过49小时;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制造业的周工时为48.8小时和48.2小时。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的规定,这些行业的职工平均每周的休息时间均不足一天。


        这些也在记者的采访中得到了印证。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无奈,不少行业超负荷超规定时间工作已成为常态。


        从事快递行业已经3年的赵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网购的兴起,快递行业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明显增加。“平时每天包裹都送不完,不少人还是只有周末在家,让周末送,忙起来完全没有休息的时间。”而赶上电商的一些“购物节”活动时,工作更是不堪重负。


        记者采访中还发现,一些合资企业肆意延长工时,导致职工的正常休息时间被严重占用,另有部分银行的网点,由于员工数量不足,不少职工周末仍持续处于加班状态,“双休”难以真正保证。


    ■职级有异:基层员工加班忙


        除了工作类型,行业差异之外,职级问题也是影响“一周双休”的一个直接因素。不少受访者坦言,“假期是属于领导的,作为下属,加班工作、周末无休十分正常”。


        在广东一家公关公司工作的胡女士告诉记者,领导经常会选择在周五布置工作,而周一开会时就要进行讨论。“只能周末加班赶出来,双休其实和没有一个样。”


        在河南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小周,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单位里的日常工作安排较多,而不少领导又属于“急性子”,他不得不经常在晚上以及周末加班来完成工作。“特别是有时要填报一些申报材料,表格一大摞,只能周末在单位里加班加点。名义上有双休,实际上休不成。”


        记者检索发现,“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法,甚至成为不少单位公开倡导、引以为荣的理念。


        加班不断,“周末双休”对于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尤其是“职场新人”而言,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福利。


    ■保障落实:靠法治保证休假权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切实保障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完善并落实国家关于职工工作时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假期、带薪年休假等规定,规范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审批管理,督促企业依法安排职工休息休假。”


        某公司职工严先生认为,“轮休、换休等方式都可以解决窗口单位员工休息问题,关键是领导者要把员工的休息权放在制度上来执行。”


        市民刘先生则认为,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待遇相辅相成。“业务增加,员工工作量自然加大,对于多劳多得岗位的员工来说,关键是加班费算清楚,及时发。”


        也有市民建议,可试行“零存整取”式弹性休假制度,充分保障公民的休假自主权。


        “真正保障好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落实好‘一周双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需要各单位、部门、企业的“一把手”首先树立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理念;同时,也需要职工们积极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要时也应及时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求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认为,保障“一周双休”得以落实的过程中,也应处理好党政机关的工作政策与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


        乔新生指出,应当看到,对于政府部门尤其是一些窗口单位而言,假期不休开展便民服务,是改进党政机关工作作风和效率,以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需要,也是缓解群众“办事难”的重要方式。“可采取工作人员轮班调休,或是及时补休的方式,平衡好群众办事需求与工作人员休假需求之间的关系。”


        夏学銮强调,对于加班较多、“双休”难以落实的企业、单位以及机构等,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及时开展劳动监察,确保职工能够调休以及获得相应的加班补助。(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