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当事业单位的领导?如何选拔?除了传统的组织选拔模式以及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模式之外,今后还可以探索委托相关机构遴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提出这个选拔任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最新方向。
持续了近20年的事业单位改革,今年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按照2011年确定的改革时间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应在今年完成。在今年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节点,《规定》出台,相当于注入了催化剂,有助于解决去行政化等事业单位改革的难题。
探索委托相关机构遴选
《规定》:选拔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根据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可以采取组织选拔、竞争(聘)上岗、公开选拔(聘)等方式进行,也可以探索委托相关机构遴选等方式进行。
【解读】:探索委托相关机构遴选,是事业单位领导人选人的新模式。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领导人的选任,还是按照干部管辖权限,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允许具备资质的猎头公司、中介机构、第三方部门等相关机构根据事业单位用人要求进行遴选,将更为专业化、规范化。引入多样化的选拔任命方式,有助于事业单位淡化行政化色彩。
推广聘任制 不吃财政饭
《规定》:任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区别不同情况实行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对行政领导人员,逐步加大聘任制推行力度。
【解读】:《规定》明确提出“行政领导人员,逐步加大聘任制推行力度”,意味着将逐步打破行政领导人员的铁饭碗。每个单位的行政领导人员岗位有限,以前不少单位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争着当行政领导,忽略了自己的术业专攻,因此,这将提升事业单位的专业化水平。
明确任期制 同岗禁超10年
《规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一般应当实行任期制,并明确任期年限:每个任期一般为3~5年,在同一岗位连续任职一般不超过10年。
在退出机制方面,4类情形应当免职:达到任职年龄界限或者退休年龄界限;年度考核、任期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的,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被确定为基本合格;受到责任追究;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原因。辞职包括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
【解读】:任期制和退出机制都在解决领导人员能上不能下这个难题,以激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这盘棋。相关专家认为,中央出台《规定》,明确了一个尺子,全国一盘棋。
收入:领导与职工保持合理关系
《规定》:完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根据事业单位类别,结合考核情况合理确定领导人员的绩效工资水平,使其收入与履职情况和单位长远发展相联系,与本单位职工的平均收入水平保持合理关系。
【解读】:《规定》称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收入分配需考虑以下4方面因素:事业单位类别、履职情况、单位长远发展情况、本单位职工平均收入水平。
目前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收入水平,大体与行政部门同职级的水准相当。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推进,事业单位的运营将走向企业化,领导人员的薪酬制度也需参考企业的薪酬机制,进一步细化明确不同类别、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发放标准。而将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工资与上述4方面因素挂钩,将形成鼓励干事的激励机制。
随着鼓励干事的机制导向确立,运营得好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将获幅度可观的涨薪。
链接:什么人可以当事业单位领导?
基本条件:1.政治素质好,忠实履行公共服务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2.组织领导能力强,善于科学管理、沟通协调、依法办事、推动落实,有较强的公共服务意识和改革创新精神,工作实绩突出;3.有相关的专业素质或者从业经历,熟悉有关政策法规和行业发展情况,业界声誉好;4.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热爱公益事业,求真务实,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廉洁从业,群众威信高。
担任党内领导职务的领导人员,应当牢固树立党建责任意识,熟悉党务,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正职领导人员,应当具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
基本资格:1.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2.提任6级以上管理岗位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3.从管理岗位领导职务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具有副职岗位两年以上任职经历;从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具有下级正职岗位3年以上任职经历;4.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5.符合有关党内法规、法律法规和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任职资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