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既要会听赞歌也要肯听“埋怨”

    2015-5-2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顾仁 桔子水晶酒店集团CEO吴海在向总理“叫屈”52天后,受邀进中南海提意见。他通过网络发出的信《对企业好才能真的对人民好》,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吴海进中南海,成了对审批制度改革给政府“点菜”的人。 今年3月23日,吴海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附了一篇《做企业这么多年,我太憋屈了》的文章。他在信中说:“今天我想对李克强总理说句话,对企业好才是真的对人民好,一个政府如果对守法企业不好,实际上就是对人民不好。”对此,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汪洋副总理、杨晶国务委员也作出批示。5月14日,吴海与有关专家学者、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媒体,出席了国务院办公厅相关负责人主持召开的“推进基层政府管理服务公开工作座谈会”,共同会诊基层政府管理服务的“难点”、“痛点”,共同推进基层政府管理服务的规范化、透明化。 一份埋怨,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并请“叫屈人”来会诊政府工作的弊端,为政府的改革工作提意见,这在历史上是少见的。肯听“埋怨”,才能知道民间的疾苦,了解百姓的心声,掌握发展的弊端。埋怨声中,有群众的不解和期盼,更有政府改革工作的目标和取向。肯听、能听埋怨,就能体现政府执政为民、执政靠民的理念,践行群众路线,也能让群众有获得感。 然而,现在有不少领导干部只爱听“赞歌”,不肯听埋怨。看汇报,有成绩的地方就眉飞色舞;搞调研,有典型的地方就充分肯定;他们还常常需要电视上有影,报纸上有名。而对于群众反映的意见,却认为是一种噪音、杂音;对于群众上访的诉求,却认为是不安定因素。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不正确的政绩观在作怪,是脱离群众的表现,是官僚主义作风的反映,对于干工作、搞改革是没有任何好处。 清代郑板桥有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疾苦声”中有的就是“埋怨”。可以看出,从古到今,为民的官员都是能够倾听“埋怨”的。为了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既要会听“赞歌”也要肯听“埋怨”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