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区市巡视全覆盖提速增效:绝大多数地市级巡视进展过半

    2015-5-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李靔

    2014年7月,王岐山同志在内蒙古调研时强调,要认真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36条,逐步实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中央巡视和省一级巡视工作要上下联动,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态势。在中央巡视实现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的同时,省区市巡视也加速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到目前,绝大多数地区对地市一级的巡视进展过半,其中河南完成对所有省辖市的巡视,天津实现对各区县的巡视全覆盖,四川已完成对全部183个县(市、区)的巡视。

    扛起责任,全覆盖快马加鞭

    “在‘全覆盖、无盲区’上下功夫,在‘一盘棋、管到底’上下功夫。”3月17日,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主持召开省委巡视组组长座谈会,要求做到纵向全链接、横向全覆盖,发挥好省级巡视的基础作用。今年,浙江省委巡视组将全部完成对11个市和90个县(市、区)的巡视。

    抓好巡视是落实主体责任的具体化。通过梳理可以发现,在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巡视组组长座谈会、“五人小组”听取巡视工作情况汇报等多种场合,各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均明确表态,将推进全覆盖作为今年巡视工作的一项硬任务、硬指标,列出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如今年年底前,湖北将实现对所有县(市、区)巡视全覆盖,内蒙古自治区基本完成对盟市、旗县(市、区)、区属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重要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巡视任务,北京则将在区县和市管国有企业、金融企业两个领域实现巡视全覆盖。

    但从进展情况看,各地区巡视工作还不平衡,有的地区对地方全覆盖进展较快,有的地方对省直单位则抓得更紧,整体实现巡视全覆盖任务依然很重。今年是落实巡视全覆盖任务的关键一年,既要为完成届内“巡视一遍”任务争取时间,更要在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上取得实效,对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时间紧、任务重,这是各地区巡视工作面临的普遍情况。快节奏、高强度,则是各地巡视部署带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通过增加巡视轮次、巡视组数量等方式,各地区促使巡视全覆盖快马加鞭。今年首轮巡视,贵州派出了21个巡视组,广东、湖北分别派出13个、11个巡视组。据不完全统计,超过半数地方的巡视组数量在5个以上,与往年相比“阵容”更加强大。记者了解到,今年河南省委巡视组将分三轮完成对60个单位的专项巡视,分两批完成对35个单位的回访督查。据河南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厅长米剑峰介绍,“这个工作量是去年的近3倍”。与此同时,各省区市首轮巡视时间普遍缩短,多为一至两个月。

    截至目前,山西、内蒙古、安徽、福建、重庆等地在完成首轮巡视后,第二轮巡视也已紧锣密鼓地展开。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上下联动,全覆盖紧盯重点

    “巡视全覆盖任务要实现,但重点不能泛化,专项就是方向,问题就是指向。必须盯住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准度。”2月12日,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主任黎晓宏在省区市和部分中央单位巡视工作座谈会上表示。

    宁断一指,不伤九指。专项巡视要有威慑力,就不能面面俱到,必须聚焦聚焦再聚焦。在中央巡视的示范带动下,各省区市以中央巡视工作方针为指引,把中央要求体现在部署中、落实到行动中。

    发现问题方面,各地区巡视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紧扣“四个着力”,体现“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要求,突出对落实“两个责任”情况,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的监督检查,集中把“矛头”对准重点人、重点事,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准度。

    由于权力集中和监督缺位,近年查处的腐败分子中,方方面面的一把手比例不低,属于违纪违法“高危人群”。中央要求,巡视工作要向地市县一级延伸,盯住一把手,使他们自进入主要领导干部行列起就受到严格管理监督。今年首轮巡视,就明显地体现了这一态势。至少有17个省区市对市(州)和县(市、区)开展巡视。县(市、区)直接面对群众,加强对其巡视力度,能够有效防止“带病提拔”,充分发挥巡视抓早抓小的制度优势,在遏制腐败方面实现上下联动。各地区巡视尤其强调盯紧一把手,如山东提出“牢牢盯住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吉林也要求“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此破解长期存在的“上级监督太远”的难题。

    实现巡视全覆盖,对国有企业的巡视是重要一环。中央开展的专项巡视发现,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利用权力和资源设租寻租等问题。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提出,今年完成对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中管金融企业的巡视全覆盖。各地区在部署今年巡视工作时,也加紧跟进,“瞄准”国企,突出对利用经营管理权寻租腐败问题的监督检查。如甘肃强调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利用国有资源平台,官商勾结、上下勾连,谋求个人晋升和政治利益的要着力发现,重点报告”。

    上下联动,还体现在一些省区市将贯彻落实中央巡视组的反馈意见与推进本地区巡视工作实践有机结合。北京将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征地拆迁等领域的腐败问题作为今年巡视的重点,宁夏则把加强对选人用人情况的监督列为巡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不仅使省区市巡视在发现问题方面更有针对性,还强化了巡视整改,有利于在全覆盖中实现全国“一盘棋”。

    创新升级,全覆盖务求实效

    截至2014年年底,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共巡视214个地市、1070个县(市、区)、738个部门和单位,发现了一批问题和线索,推动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但仍有144个地市、1961个县(市、区)、4738个部门和单位未巡视,省区市对省管单位和部门的巡视全覆盖任务尤为繁重。

    方式要跟着任务变。只有开动脑筋、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专项巡视有效方式方法,才能完成全覆盖的任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首轮巡视,共有14个省区市全部采用专项巡视,一些省区市还学习借鉴今年中央第一轮专项巡视实行的“一托二”方法,同类同步安排、分批集中汇报。如江西采取“一托N”模式,每个组巡视7至8个县(市、区),吉林将对长春等5个市(州)及所辖县(市、区)开展同步集中巡视。

    仅有方式的改变还不够,组织制度创新必须跟上。对于省区市巡视来说,巡视对象多、时间短,如何防止出现“简单地走走看看、听听问问,该发现的问题却没有发现”等现象?这需要升级打法,兼顾巡视工作的速度与质量。山东省从简化程序入手,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深入谈话了解情况、定准专项、快速发现问题上,个别谈话由过去“被安排谈”改为巡视组根据需要“点名谈”,查阅资料从简单查看会议记录等一般性资料,转为深度查证、全面核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巡视组以“带题不定题,巡中来选题”为原则,进驻一周内确定所有专项问题,首轮巡视共发现被巡视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97个,涉及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78件。

    实现全覆盖必须加强巡视队伍建设。青海省学习中央巡视做法,抽调省国资委监事会主席参加对国企巡视,并担任副组长。湖北省从专业人才库中抽调60名专业人员,涵盖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国土资源监督管理、经济责任审计等多个领域,避免了“外行巡视内行”。

    抓好巡视整改,强化成果运用,加大问责力度,是做好巡视工作的关键。在今年巡视工作部署中,很多省区市对未巡视地区和单位加速“扫描”的同时,不忘对已巡视的地区、单位开展“回头看”,确保巡视全覆盖不掺水分。贵州今年将对已巡视的4个市(州)和10个县(市、区)再杀“回马枪”,上海推动把巡视整改成效列入被巡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班子的绩效考核内容,对整改不落实的严肃追究责任。

    巡视全覆盖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表明党内监督没有例外、不留空白。加快速度、务求实效,随着巡视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内监督的压力正在不断向下传导、向基层延伸,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