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回扣门”须重典猛药施治

    2015-4-28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唐晓慧 基建项目中校长按比例提成,教学设备、图书采购时校长、老师利益均摊……据媒体报道,海南海口市部分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区教育局局长等49名教育干部因违法违纪被查处,大部分案件已基本审结。 其实,在此之前,广东深圳、浙江、吉林等多地也曝出教育“回扣门”。大到一栋楼,小到一册书,从工程招标到校服采购,从教学招生到学校建设,教育腐败的“黑手”都有染指。 学校校长、副校长,教育局局长本该扮演的是为广大教师提供后勤保障,带领他们“得天下英才共育之”的角色,然而,在金钱面前,却被冲昏头脑,利用手中的权力搞“权钱交易”,最终东窗事发,被严肃查处,很值得深思。一些被人寄予厚望的“灵魂工程师”们,己身不正,一再跑偏,又该如何教书育人? 翻开一本本教育腐败的账本,令人瞠目。看似“清水衙门”的学校,却也让那些自甘堕落的者赚得盘满钵满。一是因为的确存在“油水”。虽然一本教材、一套校服的价格不高,但是学生基数大,“集腋成裘”,也不容小觑;再者,一些基建工程,如校舍、食堂、教学楼的建设也都算是“大工程”,会吸引唯利是图者铤而走险。二是“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学校,校长是“头儿”;在当地,教育局长是“大拿”,这便为“一言堂”埋下了炸弹,也为工程开发者行贿带来了便利。 狠刹教育腐败,离不开“重典”和“猛药”。要加大对教育领域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充分发挥专项巡查的作用,对容易引发教育腐败的基建工程、教具采购等方面要重点督查。同时,还要扎紧制度的“笼子”,对教育领域的领导干部要重点照顾,发挥制度的威力,遏制住“变味的权力”。 只有把拍“蝇”打“虎”的勇气和决心带到教育领域,弛而不息地惩处祸害莘莘学子的“硕鼠”,才能真正避免教育腐败挖掉“灵魂工程的墙角”,才能重塑教育领域的良好生态,才能让教育真正轻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