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洗心”方能守住“初心”

    2015-2-2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牛沐 古人云:“物洗则洁,心洗则清”,“人者,心之器也”,心灵常常被赋予人性的“内涵”,行动往往被看做心灵的“外延”。心境如初,人才能“视名节如碧玉”;心境如初,人才能“探风雪无畏色”。 翻看落马贪官的“忏悔书”和“警示录”,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也曾有一颗热爱群众,忠诚于党的“初心”。但是,随着“入世”日久愈深,渐渐被权势、美色的私欲所裹挟,被名利、攀比的浮云遮望双眼,“初心”已污,等到身陷囹圄,想起了忠于党和人民“初心”,却发现“再回头是百年人”,晚矣。 人非草木,面对人情、诱惑和差距,难免会产生思想波动;面对压力、责任和险重,难免会产生身心疲惫。西汉著名文学家枚乘曾说,“种树蓄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礼,不知其恶,有时而亡”,一次越轨,一顿饭局,一声江湖称谓,看似“微尘”,但不加以遏制,最终会气泄、堤溃,所以只有经常“洗心”,仔细“洗心”,善于“洗心”,才能让“清白”常驻心间,让心灵“洁净如初”。 “洗心”要扣好自正的“扣子”。守住初心,需要有一颗无暇的初心,要多向东汉杨震那样的先贤,学习“天地四知”;要向焦裕禄同志那样,树立“心中只有群众,唯独没有自己”的信念,把为服务于民,忠诚于党当做自己的人生底色印在心间,善始善终。 “洗心”要拿好自省的“锥子”。要一日三省吾身,要学习焦裕禄同志,坚持在睡觉之前“放电影”,把白天的事情过一遍,看看哪些违背了初心,哪些与群众的要求有距离,哪些与对党忠诚出现偏差,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即知即改。 “洗心”要找准自励的“旗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党员干部切莫把“干净”、金钱和权势当做人生的价值体现,要把群众的微笑当做“良辰美景”,把群众的脸色当做“榜样标杆”,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扛得住压力,干实事、干真事、干成事。以党的信仰和宗旨为清水,以群众呼声和诉求为洁具,经常洗、反复洗、深入洗,让初心在“乱云飞渡”中不减从容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