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为故乡谋利也是一种腐败

    2015-1-1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吴天文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厚桥街道西前头村的村民对周永康这位曾经身居高位的乡邻颇有微词。“周永康心中没有家乡人”,他们觉得自己村里出了这么大的官,却一点好处也没有沾到。与朱明国不同,周永康几乎没为村里争取过什么、建设过什么。(1月10日Vista看天下) 读了《家乡人不满周永康:他几乎没有给家乡争取过什么》这篇文章,笔者颇为纳闷:该文作者是在颂扬周永康的大公无私,还是在谴责他的无情无义?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周永康因涉嫌犯罪已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无论哪家媒体、哪位记者都不会再公开颂扬他,而只会谴责他声讨他贬低他。但问题是,该文章的题目及内容都表达的是:周永康在位时“心中没有家乡人”、“几乎没为村里争取过什么、建设过什么”。这就不得不让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各级官员尤其是高官在位时到底该不该利用手中的权力或自己的影响力为他们的故乡谋利? 常言道:“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大多数人都非常热爱自己的故乡,领导干部也不例外。但作为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淡薄名利,大公无私,清正廉洁,遵纪守法,一心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因为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而不得利用手中的权力或自己的影响力为自己为他人为利害关系人为小团体谋私利,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不能为自己的家乡或故乡谋利。虽然领导的故乡或家乡有很多人,并不只是领导的亲戚,但仍属小集体小团体。如果某个人在做了大官之后首先为小集体小团体为故乡人谋利,那是很自私的,也是决不允许的,更是一种腐败行为。 领导干部不为故乡人谋利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境界。在这方面,周恩来、邓小平、朱镕基等人就是典范。周恩来平生最恨“衣锦还乡、光宗耀祖”那一套,加之他日理万机,担心回故乡会给地方领导增添麻烦、带来负担,更怕影响地方政府的工作和亲友安危,因此他一直没回故乡。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邓小平先后9次回过四川。然而每次来去匆匆,他始终没有回广安老家,他怕“兴师动众,骚扰地方”。朱镕基在参加工作后去了东北,后又参加了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筹建工作。在任总理时,他老家的乡亲们盼望他能够回去一次。可他担心家乡拿他的旗号行事,因此没有回去。他从总理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老家的干部更是盛情力邀,但他担心家乡拿他包装搞旅游谋利,因此他一直没有回故乡。 然而,现实中又有多少官员能够像周恩来、邓小平、朱镕基等人那样,从不利用职权和自己的影响力为亲友为家乡谋利呢?我看这样的官员不多。从媒体披露的有关信息来看,虽然西前头村的村民称“周永康心中没有家乡人”、“周永康几乎没为村里争取过什么、建设过什么”,周永康也不怎么回老家,但周永康也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为他的故乡谋取了利益——在他仕途腾达之后,西前头村在无锡得到不少关照:本该拆迁的西前头村因杨卫泽巴结讨好周永康不仅没有拆迁,反而还被打造成了明星村庄;西前头村南侧修了一条双向8车道的公路锡山大道……周永康不仅没有制止,反而还大加赞扬杨卫泽“这小子不错!”假如周永康没有当大官,谁还会主动巴结讨好他?谁还会投资建设他的故乡?谁还会把西前头村打造成明星村庄?不过,在位时身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周永康没有亲自出面为他的家乡谋利是对的,没什么可谴责的,西前头村的村民对他有意见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只想从周永康身上得到更多实惠而没有满足他们的欲望罢了。 总之,官员利用职权或影响力大肆为故乡谋利也是一种腐败行为,必须坚决制止和纠正。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清正廉洁、大公无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都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而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或影响力为自己为他人为利害关系人为家乡或故乡谋利。否则,就会走上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