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回应何时不再被舆论推着走?

    2015-1-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徐岚 近日,一则“警察打死讨薪女农民工,死亡后仍遭脚踩头发”的新闻刺痛了公众的眼球。吊诡的是,龙城派出所值班民警刘金润对此则称,“踩讨薪女工头发”是有人在误导网民。这一说法很快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争论焦点变成了“当事民警到底有没有踩女民工的头发”。然而据视频显示,民警确曾换脚踩女工头发。(12月29日《京华时报》) 警察打死讨薪者,危害的是整个警察群体的形象,当他穿上警服,面对无辜百姓的时候,所代表的已经不是个人。警察本该是民众安全的保卫者、社会公平正义的拥护者,然而当他们与暴力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掀起的不仅是一场舆论风暴,更是一场社会信任危机。若是欠薪老板与农民工之间发生了争执,人们恐怕不会这么愤怒,但当正义守护者变成暴力实施者的时候,舆论无法原谅权力的任性。换句话说,它可能造成的社会震荡是,人们不相信正义,或者说不相信国家机器能够保障社会公正。 令人心寒的不仅是个别警察的冷漠执法,还有事件发酵过程中官方的消极回应,互联网大发展的今天,官方始终被舆论推着走,只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被动。 事件发生后,当地派出所曾经公开声称讨薪者周秀云的死亡与其没有关系;在媒体报道、当地检察机关介入调查之后,当地相关部门仍然迟迟没有回应;直到该事件在各大媒体上相继曝光,这起发生在十几天前的警察打死农民工的事件才有了官方的声音,太原市公安局和检察院当天分别就此事发布通报。然而这一通报并不足以平息众怒,“高度重视”、“立即处理”、“处置不当”等说辞被指过于模棱两可。死者家属提供的视频录像的曝光,更是让值班民警刘金润“拍摄角度错位”的辩解苍白无力。当地能捂则捂,能掖则掖的舆情应对方式不仅不管用,而且致使其每一次发声都在打自己的脸。 被舆论推着走的实质,仍然是权力的任性,对弱势群体生命的漠视,以及对法治尊严的践踏。支持农民工拿到报酬是警察应尽的职责,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发生冲突时,如果政府部门不能为之主持公道,必然滋生社会戾气。权力任性的结果是政府公信力的削弱和百姓仇官情绪的泛滥。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对于违背刑法的涉事民警以“处置不当”来定性,显然是在误导广大网民,当地司法部门必须对此事做出公正的判决,而不是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汇忽悠老百姓。太原民警的所作所为虽然只是个案,但要谨防舆论暴力将警察群体标签化,挽回社会信任,最终需要所有执法人员的努力,也需要广大民众的宽容。毕竟,如果警察每天面对的都是大家不信任的目光,那么吃亏的还是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