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监局官员被人情拉下水的反思

    2014-12-1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黎国宝 9月19日,海宁市安监局原副局长张国辉因受贿罪,被该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10个月,并处没收财产5万元。在此之前,海宁市安监局原副局长卢朱平、行政审批科原科长董明祥、行业监察科原科长陈国荣、监督管理科原副科长董建平等4人已被判刑,该局办公室原主任陈新甫涉嫌受贿也已落马,目前在审查起诉中。贪欲,始于人情变味 这些官员的落马,始于“人情”往来变味。(中国纪检监察报) 安全生产人命关天。作为这项工作的监管者,仅有30多名正式员工的浙江省海宁市安监局,一个科级单位却有两名副科级干部、4名中层干部,因贪腐先后落马。他们利用手中权力,“成群结队”地走上腐败之路,令人痛心,引人深思。 其实,纵观他们腐化堕落的轨迹,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从收受别人的“小恩小惠”诸如“辛苦钱”、“感谢费”等开始的,并且通常都被“错误”地认为是正常的“人情往来”,没有什么风险,即使被发现也只能算违纪,不会受到法律惩处。殊不知,正是有了想法,贪官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了、手越来越长了、心越来越贪了,和行贿者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越来越说不清、扯不断、离不开了,成为了利益共同体和腐败双胞胎,从而越走越远、越陷越深,直至锒铛入狱。 的确,在中国,“人情往来”是很正常、很普遍、很难规避的。如果真是正常的,也就罢了。但是,领导干部身边,有着巨大的权力磁场。围绕在领导干部身边的所谓“人情”,也绝非传统意义上的“人情”,而是带有某种目的和功利色彩的拉拢、利诱、腐蚀。换句话说,人情,只不过是权钱交易的“挡箭牌”和“遮羞布”而已,曝光、撕开人情背后的“黑幕”、斩断、截去人情下面的“黑手”,除了腐败,什么也不是。尤其是到了逢年过节时,更是人情泛滥成灾的危险时刻。因此,年节当慎,切莫让人情往来变味、走形。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会被人情裹胁,通常与其交友不慎有关。因为干部手中有权,也就成了众人追捧、追随、追踪的目标。于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便会想方设法去与领导干部们拉关系、套近乎。而官员一旦进入了酒场、饭桌,“感情深,一口闷”、“酒杯一端,原则放宽”,等等这些所谓的酒文化、潜规则,便会使官员将原则性放在一边,而将所谓的哥们义气、兄弟感情代替了原则、制度、规范。当然,接下来的钱诱、色诱等,也便会接踵而来,直至把官员拉下水,送上断头台。因此,官员应该慎交友、交挚友。 人情之所以会泛滥成灾,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监督不力。尽管有组织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和手段。但是,监督一旦碰到权力,尤其是面对强势权力时,便会显得疲弱或乏力。一些单位部门,只将监督制度、规范、要求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形在文中,并没有真正将监督严格地执行起来。尤其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几乎成了盲区。领导干部下了班以后,都干了些什么,没有纳入组织管辖的范畴。而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所以,要想将变味走形的人情风刹住,必须在强化监督上下真功夫,出硬着子。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些干部常常栽倒在“人情”下,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其自律不够。少数干部入了党、进了官场,其本身动机就可能不太纯正,加之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约束不够,放任自己私心、贪欲膨胀泛滥。什么“小圈子”都敢搞,什么“小兄弟”都愿交,什么“小爱好”都想有,成天忙碌于应酬中、人情里,乐不思蜀,久而久之,“温水煮青蛙”,慢慢地腐蚀变质而走向了“不归路”。因此,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警醒起来,认清人情往来的本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廉洁自律、奉公守法,坚持警钟长鸣,决不能心存侥幸。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心莫贪,贪心必起祸,这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