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365”为什么这么火

    2014-12-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记者 张越 谢庆梅

    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福州市积极探索实践“365”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模式,努力解决“如何开展工作、履行什么职责、何以确保长效”等三个关键问题,推进非公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

    365,在汉语中有“每一天”的含义,而福州非公党建的“365”工作模式,则把推进非公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诚意与决心带到了每一天的工作中。因为好记忆、易推广,“365”工作模式已然成为福州市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心中的“新法宝”。

    “我们把‘365’工作模式消化了一遍,变成我们企业‘三融入三引领’的工作指导。”春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傅天龙,通过二次消化创新,将“365”工作模式转变为适合企业操作的新工作方法。

    “365”不仅风靡企业,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各个工作环节上,都能看见它的踪影。福州市工商局非公党建办副主任王秀钦介绍说,“365”工作模式已被引入到工商系统的年度绩效考评中,“五区八县工商局的年终考评中,有2分是专门针对‘365’党建工作的考核,可别小看这2分,最终各个局之间的差距就是那么一两分。”言下之意,“365”工作模式已成为福州工商系统年度排名的核心指标之一。

    “365”模式为什么这么红?作为福州非公党建工作探索出的新模式,它又将开辟出怎样的新天地?

    钻瓶颈,求突破

    三个保障(组织保障、队伍保障、经费保障)是365工作模式的开篇之举,目的在于破解非公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发展瓶颈。

    长乐市是最早开始重视组织覆盖工作的县(市)之一,作为“草根工业”和“回归经济”的发祥地,早在2004年的长乐机场国道两侧,一个广告牌上就打着两个广告——一边是企业的宣传,一边是党建的宣传。但要确保组织保障,必须动真格、讲实干。2013年,长乐市被选为全省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百日攻坚行动”的试点县(市),通过攻坚行动,长乐市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

    攻坚行动虽势如破竹,却并非一帆风顺。位于航城街道的日资企业阿石托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负责人,担心组建党组织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对建立党组织心存疑虑。对此,长乐市通过“挂钩”的方式,让挂钩联系街道的市领导多次主动上门沟通解释,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在企业,为实现队伍保障,党委也使出了浑身解数。盛辉物流是福州市名符其实的“大”企业,员工7000多人,在厦门、深圳等多地均设有党支部。面对分散各地的庞大员工群体,盛辉物流党委创新出“双重领导”对企业的党员进行管理。“今年7月,南京支部成立时,我们就过去指导帮助,同时我们带着函拜访到当地党工委或党委,希望他们在组织党员集中学习教育时带上我们的党员一起参加,如果我们党员有什么困难和问题,也希望他们予以帮助。”盛辉物流集团党委副书记童敦水表示,“双重领导”自实施以来,一直深受企业党员和当地党委的欢迎。

    用服务,赢人心

    六个职责(履行服务中心职责、履行促进发展职责、履行增进和谐职责、履行培育文化职责、履行提升素质职责、履行引导奉献职责)作为“365”工作模式的主体,其目的在于服务社会和企业,为非公党建工作赢得人心。

    非公党建的工作核心是促进企业发展,这决定了履行服务中心职责是福州非公党建工作的第一要务。

    前有职责压身,后有危机迫近。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福州市在今年陆续制定出了9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文件,搭建对接平台,鼓励和引导企业家支持、参与家乡建设,投身“回归工程”。自2013年以来,福州市共签约“回归工程”项目139项,总投资额达2524亿元。

    企业能生存,但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为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用党的先进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党员诚信店”、“党员诚信街”应运而生。

    家住台江区金斗社区的林依姆是党员诚信店的受益者之一,有“海鲜狂人”之称的她,每天都要提着篮子步行几百米到中亭街附近的曾天俤水产店去购买海产品。为什么只认准这家店?“因为这家店不会缺斤少两、以次充好,老板是党员,经营很实在,我放心。”谁能想到,8年前,曾天俤水产店还只是农贸市场里一家不起眼的小店,2007年被台江区授牌党员诚信示范店后,生意节节攀升,如今,它已壮大为拥有4家门店的大型连锁水产超市,而“党员+诚信”也成了这家店的金字招牌。

    建机制,保长效

    五个机制(管理体制、联动机制、培训机制、人才机制、品牌机制)作为365工作模式的重要方法,能推动非公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成效不断得到巩固和扩大。

    对企业来说,应该如何通过党建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人才培养机制?盛丰物流集团给出了一种答案。

    在全国拥有122家分公司、员工超过4000名的盛丰物流集团,党建工作的难度非常大。集团党委书记柯丽榕解释说:“咱们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导致培养工作容易‘断层’,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往往因为忙于事务而使联系培养考察容易走过场。”

    针对这一情况,盛丰物流集团在企业内部开办了一所“高精尖”的企业党校。与其他党校不同的是,这家企业党校由晋安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华辉担任名誉校长,柯丽榕担任校长,区委党校负责具体业务指导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为解决发展对象难以面对面培训和谈话的问题,集团党委还采取网络视频的方式,利用企业内部的多媒体会议平台进行远程培训和约谈,此外,通过“电话会议”的形式,各个分公司都能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参加总部的课程培训。

    “仅仅是这一项改变,每年就为企业省下几百万元培训费,”柯丽榕对此深有感触,“企业党校的成立,既不影响企业生产活动,又保证了发展对象‘应训尽训’,真正把教育培训工作做到了实处。”

    感悟:

    如何将省会城市的特点与中央的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福州非公党建工作探索的方向。福州的非公经济比较发达,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365”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模式始终是以服务企业、促进发展为前提和使命。同时,“365”工作模式的探索实践也表明,非公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确实做到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职工、服务党员。

    ——福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非公企业工委书记郭荣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