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变会所”政府岂能甘做“嫁衣”

    2014-11-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刘树军 偌大的停车场一位难找,身着红色工作服的服务员端着木质洗脚桶往来穿梭,门口的醒目位置矗立着充值办卡的各种优惠……这是记者11月24日晚上在阜阳市天福源会所看到的一派繁忙景象。会所的一位杜姓经理告诉记者,这里原先是阜阳市园林局下面的一处办公场所,也曾作为市民的文化活动中心。但从两三年前开始,他们从政府手里租了这块场地上办起了“洗脚城”。(11月26日 新华网) “政府办公楼变足疗会所”,这在平时难以想象的一幕竟然真真切切地发生在阜阳市。据调查,这一办公楼本是城市公园的配套设施,作为管理部门的办公用房和市民活动中心,不知因何原因2012年2月份,阜阳市园林管理局将位于市民公园中的一处管理用房出租给了天福源会所。对此,当地市民纷纷表达不满,“政府无视市民的文化需求,一味贪图经济利益”“政府投资修建的市民公园,应该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休闲的场所,怎么能办成足疗会所呢”。 且不说此地生态环境有多好、地理位置有多优越,单就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想要得到土地审批权便已相当不易,何况是用作个人开办足疗会所。当初政府以公共设施之名建设,今天却转手将本是服务公众的配套设施以近似白送的价格租赁给商人开办足疗会所,这无异于是在为他人做“嫁衣”,不得不让人怀疑当初项目开发建设的初衷到底是为群众谋福利还是为个人谋私利。 诚然,与其让偌大的一座楼闲置不如让其得到充分利用,但关键是要用好、用对,即便不作办公之用也可以继续作为文化活动中心供群众加以利用。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不仅反映出城市公共资源的日益丰富,更折射出整个社会的不断开放与进步,然而在城市规模、人口急剧增加的今天,相关配套公共设施很难切实满足群众的需要,尤其是当前群众不再将物质享受看作第一位的需求,而是将精神文化需求作为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 那么违规用房到底谁来监管?面对众多指责,各相关部门却相互推诿,阜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让找城市投资建设公司,城投公司负责人表示,设施建好后已经移交阜阳市园林局管理,阜阳市园林局却称在对外租赁过程中阜阳市城建委和城投公司作为监督方参与,方案、价格等,城建委都全程参与。作为项目建设的主管单位、承建单位及发包单位是否在其中都尽好了自己应尽的职责,若是无用当初为何要建?若是有用今天为何不用? 自今年11月1日起,国家明文规定严禁在历史建筑、公园等公共资源中以自建、租赁、承包、转让、出借、抵押、买断、合资、合作等形式设立私人会所。作为高档娱乐会所天福源为何能在规定出台近一月后依然会看到“一派繁忙景象”,其中还存在多少不为人知的猫腻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当地政府部门并没有尽到监管职责。 “政府办公楼变足疗会所”事件的出现反映出当前公共设施规划、建设、监管等存在诸多问题,但解决的办法总比问题多。首先,要面对的是责任心的问题,在规划建设前要认真考察规划防止做一些无用功,如决策不当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丧失民心,可谓是“出力不讨好”。其次,是敢担当的问题,我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亦是如此,关键是面对问题时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大事难事,看担当”,类似“踢皮球”“打太极”的方式绝不是解决问题之道。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广开言路,在决策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强化必要的监督和处罚措施,自觉接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监督,既要监管好他人又要监管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