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网站防伪标须防“壮志未酬三尺剑”

    2014-11-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翠翠 25日是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政务日”。在当天由中央编办、中央网信办联合主办的“党政机关网站统一标识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今年内,全国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网站将挂上统一的“防伪标识”,公众在互联网上寻求政务和公共服务时将更加安心放心。(2014年11月26日 《人民网》) 25日是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政务日”,网络安全整治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中央编办、中央网信办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主办了“党政机关网站统一标识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年内,全国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网站将挂上统一的“防伪标识”。如此做法,无疑是给党政机关网站安全加了道锁,为老百姓寻求政务和公共服务提供了方便和安心。这是值得点赞的行为,但是,笔者也要顺带提醒一句:机关网站挂上防伪标在实际操作时慎之又慎,须防“壮志未酬三尺剑”。 事实上,笔者的担心绝非杞人忧天。机关网站挂上防伪标,老百姓认准这个标识自然就不会被虚假网站、虚假广告蒙骗,心里多了一道锁,安心得很。但是,部分党政机关将机关网站变为“僵尸网站”,将网站当摆设,几年不更新一条信息。例如:在黄埔区审计局官网关于工作动态的“审计要闻”更新至2009年9月28日,5年多没更新一条信息;黄埔区市容环境卫生局官网从2004年8月27日至今,该部门10年多仅发布3条动态信息。党政机关官网一旦上了标识,更没有理由不更新内容。诸如“部门撤销”等类似借口更加站不住脚。在此层面来说,党政网站上防伪标识究竟有没有实际意义,笔者还真是捏了一把汗。 红、蓝标识,相当于机构组织在互联网上有了“电子身份证”。有了身份证,网友点击标识,就可查看到该网站的主办单位名称、机构类型、地址、职能、网站名称、域名、标识发放单位和发放时间等信息,这的确为防骗提供了保障。但是,计算机网络存在较大的风险,病毒、黑客更是无处不在。机关标识所需要的技术等级够不够高、技术成不成熟、有无漏洞等问题,也是值得注意的。如果仅仅只关注有无标识,恐怕机关网站防骗的目的会沦为一纸空文,而牵涉进来的机关,更是会遭受千般指责。 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需要对机关网站防伪标识充满信心,更不能“因噎废食”。俗话说,好的开始已经成功一半。网络安全迈出可喜的第一步,就要坚定不移的继续落实下去,还要落实得“有滋有味”。网络安全应从多方面下手,制定配套措施,筑牢“防火墙”,严防“病毒”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