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醉了”电商,别把“诚信”堵路上

    2014-11-1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禹佳言 “‘双十一’半夜我一时冲动下了25单,有的当天就想退货,但系统不支持,只得第二天再说。好在买了退货运费险,这样就不会有任何损失。”沈阳市民赵小姐“双十一”刚下的单就要退单。“双十一”过后,像她这样冲动消费的“剁手族”不在少数,甚至有人认为自己买了退货险就可高枕无忧,想怎么退就怎么退,那就大错特错了。(11月13日 中国网) 能充分利用我国,以至于全球的节日进行营销,并取得巨大的成功。应该给所有参与其中的商家和消费者点赞,这是一个双赢的节日,但笔者以为,“双十一”生意火了,在火卖热卖中“电商”醉了?,但切忌不可行百里半九十,如何保障货物质量和送货速度,更应值得重视。 “双十一”原意是鼓励光棍们“脱光”的光棍节,近年来,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除了中国家长将这一天作为相亲节以外,“双十一”已经成了全民疯狂网购的节日,11月12日凌晨统计的“471”亿可以证明这一点,而除此以外的中秋节、元旦节、圣诞节、情人节中,无一不存在电商的影子。? 正因电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做生意才更应货真价实,对看不到买卖双方的电商而言,诚信更是其发展的生命。“先提价、后打折”、虚假宣传、任意下架,霸道退单,这些碰触“高压线”的行为,无一不是在自掘坟墓。 电商的发展,只有在高速物流的通道上才能走远走好,但物流交通的堵塞,并以此为借口进行的欺诈行为,近年来频频发生,往往有商家去碰这“高压线”,巴中90后女孩张丽有3年网购经验,大到家具家电,小到生活用品,都网购过,但漫长的等待收货过程,最让她烦恼,在淘宝上买的雨伞,从浙江发货,结果下了两场雨都没收到。 公司想挣钱是正常的,不想挣钱是不正常的。在大卖特卖背后,如何保障消费者自身利益,笔者以为以下几点可行一二:一要保护好自己的电脑和手机,电商买卖的终端其实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终端被木马了,结果可想而知;二要看清宣传中内在的质量、功能和要约条款,不要追求“秒杀”,毕竟“质量第一,价格第二”;三要合理消费,冷静选择,“红包”“赠品”的宣传铺天盖地,别被诱惑,贪小便宜,商品之外的恩惠,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单为得到“恩惠”而去所为,最后吃大亏还是自己;四要有法律意识,购买大件一定要索取发票,在售后服务的时候,才能有保护自己利益的凭据。 只靠交易双方自觉维护“网购”秩序是不够的,“电商”发展出现瓶颈,其实质是法治建设还未深入新经济的体现,如何加大网络法治建设,从“虚拟世界”中保障“现实利益”,应当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