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我卡”真能“扶我”吗?

    2014-11-1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刘晓 遇到老人突然摔倒该不该出手相救?为了破除这一难题,鼓励爱心人士大胆伸出援助之手,焦作市解放区焦西街道电翔社区祥和小区居民议事会近日设计制作了120张“扶我卡”,卡的正面印有老人的基本信息,背面有老人子女的联系方式,并且有免责声明,以解除老人担心摔倒后无人敢扶的忧虑。(11月13日大河报) “扶我卡”,一张小小的卡片,果真能消除忧虑,唤醒爱心吗?笔者以为并不乐观,面对长期以来的信任怪圈,尽管“扶我卡”写上了免责声明,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于破冰而言,这仅仅是第一步的尝试。 首先,“扶我卡”仅仅解决了老人摔倒后寻求帮助的意愿问题。从本质上来说,传递的是“请帮帮我,我不讹你”的暗语,犹记不久前雨中大妈“我不讹你”呼喊换来十分钟无人理的尴尬。因此,卡片代人言,彰显的是摔倒老人的态度,而不能解决他人的顾虑,信任的扭曲又岂是一纸卡片所能扭转的? 其次,“扶我卡”的免责声明并不具备法律效力,难保助人的人反陷无助。之所以出现无人扶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信任的缺失,乞丐月收入过万,“碰瓷的”惹不起,如此种种,让人心累,更浇灭了助人为乐的念头。当人的善念成为别有用心的“生财之道”,一纸声明显得杯水车薪。 要想老人摔倒后真的有人扶,需要的是善念的引领,所谓激浊扬清,惩恶扬善,与“扶我卡”相配备的措施也要跟进。比如,老人被扶起后,违背免责声明怎么办?其家人又陷“讹诈圈”怎么办?明明所患病不宜移动,又该怎么办? 诚然,一张卡确实不足以解决“扶不扶”的问题,也不能将信任唤回正轨,但是这其中传达的相信、善良等美好的素质,足以引领社会信任的回归,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一个人人满怀信任的环境中,没有“扶我卡”也会有人“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