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的“拒绝提拔”:莫让监督走了过场

    2014-11-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严勃勃 近日,广州市原副市长曹鉴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曹曾历任镇党委书记、三个区的“一把手”、广州副市长。经查,在他近30年的时间里,滥用权力,疯狂敛财,贪污金额高达近3亿元之巨。(新华网) 曹鉴燎是带病提拔、边腐边升的典型代表,甚至还三番五次因敛财而拒绝被提拔。这不禁让笔者愤慨,曹鉴燎为何能屡遭质疑和举报,相关部门却熟视无睹、姑息纵容,甚至依然不断将其提拔至重要岗位?很显然,相关部门对其监督考察出了大问题。 近些年来,过分追求经济发展的政绩考核导向,让曹这种拥有“高级经济师”资质的“易出政绩”型官员成为官场的“香饽饽”,以致在对其监督时,忽视对其党性修养、道德品行的严格考察,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查等监督机制也流于形式,致使这样一名官场“毒瘤”横行州里、祸害百姓长达二三十年,岂不咄咄怪事! 应该来说,曹案并非个例,徐才厚、谷俊山等落马高官皆为此流。要想从根本上制止带病提拔、边腐边升,必须真正发挥干部监督的“密封网”、“虎头铡”、“扩音器”功能,让腐败官员无处遁形。 织密全方位监督体系的“密封网”。建立健全全方位的监督体系,探索建立科学的识人体系,加强领导干部日常监督、换届监督、年终综合考评监督,同时利用重大活动、重要工程项目对领导干部进行考察识别。同时,实行领导干部任前、任中、离任全过程监督,实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执行责任倒查追究机制,让干部在组织面前成为透明人、老实人。 架好严格监督执法的“虎头铡”。有了严密的监督机制,那么严肃的执法追查便成了关键。治佞臣要用恶法,一旦党员干部存在作风问题、经济问题、腐败问题,就决不能姑息纵容、因小失大,要站在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的高度,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严肃依法查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此形成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让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 打开社会监督的“扩音器”。要充分发挥媒体、公民等社会监督的“牛虻”作用,畅通群众反映举报渠道,保护媒体、公民的合法安全权利,坚持有举报必查办,有查办必出结果,有结果必向公众反馈,让媒体敢于监督,让群众乐于监督,真正让社会监督这只“牛虻”死死吸掉“病牛”身上的“坏血”。 只有健全全方位、全过程、无死角的干部监督体系,对领导干部贪污腐败实行“零容忍”依法处置,畅通媒体、群众监督举报渠道,才能将危害党和人民事业的“蛀虫”彻底清除,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