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材生疯狂盗窃别拿“贫穷”当借口

    2014-10-1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邵宇芳 当秦明(化名)被抓时,他已经偷了100多件东西,大到笔记本电脑,小到一盒茶叶。此时,他不得不卸去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会主席的光环,沦为一名铁窗内痛苦悔恨的阶下囚。今年9月19日,市一中院以盗窃罪终审判处秦明有期徒刑2年半。(10月15日 新华网) 当一名北京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沦为一名铁窗内的阶下囚,我们除了惋惜,还是惋惜。母亲十数年的含辛茹苦,学校、老师给予的谆谆教诲,此刻都显得苍白无比。如果说,贫困的家境让他生存艰辛,那么畸形的欲望则是毁掉他的罪魁祸首。 在这位北大法学院前学生会主席的叙述中不难发现,从小到大他的经历十分坎坷,但是单亲家庭中长大的他,突破了一切障碍,终于考上了最高学府,并且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了学生会主席,这说明逆境并没有轻易打垮他。然而,这样的一名优秀学子,却被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不如意打败了,在现实面前,他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畸形的物欲在此刻已经将他的心蒙蔽了。终于,疯狂盗窃之后,他被抓住了,从此将悔恨终生。 与其他盗窃犯不同,秦明得到的更多的是同情,是对其家境贫寒的同情。但是,“贫穷”就能成为其盗窃的借口吗?显然不能。我国大部分农村家庭走出来的大学生们,家庭经济状况都不算好,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在利用一切时间勤工俭学,这些人中,怎么就没有人因为盗窃被抓?难道他们不想要那些高档的电脑、手机、化妆品吗?不是不想,而是他们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 秦明最大的错误不是盗窃,而是至今他都认为“贫穷”是自己盗窃的理由,认为现实中必不可少的是金钱,殊不知,“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德行有污,最该反省的不是家境贫寒带给自己的困难,而是错误的价值观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下一个贫困大学生沦为阶下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