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堵大门”成为群众诉求的“主阵地”

    2014-9-2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张冉 最近打开新闻,随手一看,关于老百姓与政府最多的谈论话题就是上访,许多地方政府部门的大门也被老百姓堵得水泄不通,各种矛盾层出不穷,不仅百姓叫苦连连,连领导干部也无奈无法正常办公。 而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堵大门”事件呢?近几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征地拆迁、涉农资金、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教育发展、医疗卫生……这些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领域,也最容易发生侵害群众利益案件。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尽管整治成效明显,但仍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对老百姓的诉求置若罔闻,因此,“堵大门”上访告状就成了他们寻求解决方法的唯一途径。 现在,一方面,领导干部不为群众办事饱受诟病。一些干部只看领导的脸色行事,揣摩上级的喜好办事,眼里只有领导,他们觉得升迁奖惩与老百姓无关,所以对待群众的小利益就不重视,不关注。另一方面,许多领导干部为群众办事,群众却不买账、不领情。尽管他们也出力出汗,但不是方法不对头,就是工作没到位,最终导致群众对矛盾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满意。 群众是天,民心是秤。群众天天看着干部的所作所为,我们想问题、干事情、搞决策,首先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决不能简单地以为了群众的长远利益为借口,损害群众的现实利益;决不能随意地以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为借口,损害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对于领导干部的年终工作实绩考核,不仅要看文字工作做得到不到位,更要看群众工作是不是得分高,增加群众打分比重,倒逼干部多看群众脸色。还要增设群众满意度随机访谈调查,将考核结果计入年终考评成绩。 在笔者看来,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当前,大量的矛盾纠纷以及一些群体性事件之所以发生,说到底还是因为群众利益没有得到维护,甚至受到损害。党的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党的群众路线是党执政为民的生命线。我们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发展的目的是为了群众,在推进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维护好群众的利益,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对于群众诉求和民生困难,我们必须无任何理由的去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法,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以工作实效求得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