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用升学渴望“绑架”善心善行

    2014-9-2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郑端端 浙江省浦江县最近出台政策鼓励献血,其中“无偿献血在4000毫升至8000毫升者,其直系子女参加中考可获得1至3分不等的加分”条款引发社会热议。(9月24日 新华网) 为了促进无偿献血,浦江县政府新近出台了《浦江县无偿献血优惠政策实施意见》,在浦江的“自选动作”中,献血者的子女可获中考加分的条款最引人关注。“凡浦江户籍人员,荣获国家级无偿献血奉献金奖、银奖、铜奖的献血者(金、银、铜奖获奖者献血总量分别达到8000、6000、4000毫升),其直系子女参加中考的,分别给予3分、2分、1分的加分。”“献血加分”政策一出台,望子成龙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升学,肯定会义无反顾、倾其所有去献血,这样错误的“爱心”导向势必饱受争议。拿父母的血来换取中考加分,这种荒诞无稽的政策真是让人惊奇。不禁想说,难道有了这样的筹码、所谓的“激励政策”,医院血荒问题就能避免?只有无偿献血才会中考加分,这显然是“牛头不对马嘴”,如此,个人自愿献血也将异化为“变相的有偿献血”,让孩子们如何看,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等价交换”?这样的政策让那些身体不适合献血,但为了孩子却仍心甘情愿去献血的家长们情何以堪?还有浦江县卫生局更不该拿“门槛其实挺高”这种毫无依据的结论来搞“遥遥无期”的“爱心”预设。 众所周知,无偿献血是自愿将自身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无偿献血本就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其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然而,《实施意见》却将“爱心”献血无形中转变为一种摆在中考加分“天平”上的“筹码”来进行交易,明显是“南辕北辙”,而且极易引起价值混乱。笔者认为,对于无私献血者的奖励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政府部门不该用学生升学的渴望“绑架”家长们的善心善行。不得不说,近年来,各地五花八门的中考、高考和公考的加分政策一直让人瞠目结舌。如,河南汝州市曾发布公告,凡属于2014年被评为汝州市星级文明村(居)的毕业生,在事业单位和教师招聘中,笔试总分加1分;辽宁本溪高级中学1000多名高考生中有87名体优生获高考加分资格一事引发举国关注;2009年重庆共有6.5万人获得高考加分,加分人数竟超过考生总数的30%。诸如此类,师出无名、形形色色的乱加分,不声不响,谁也说不清、弄不明其间会衍生出多少乱象。其实,无论初衷是多么好,在具体的操作环节,“加分政策”都极可能被扭曲和滥用,甚至会出现钻空子和营私舞弊现象,终将有违教育公平,更会影响社会风气。 一言以蔽之,如何破解乱加分难题?相关部门要严格依法行政,对招考中能否设置加分、加分多少以及对招聘条件的合理性予以严格审核把关,慎之又慎,不能好心办坏事,更不能借善心善行乱作为、瞎作为,对于那些“拆迁户加分”、“特长加分”等乱加分现象,除了清除外,恐怕还需要强化监督和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