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优秀教师都去哪了

    2014-9-1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白洋淀的芦苇 近日,网上刊登了一篇题为《一位乡村教师的来信 农村为何留不住优秀教师》的文章。写信的网友自称是一位乡村初中教师,介绍了本校仅有三十多个初中老师,一次被城里中学通过考试选拔走了九位优秀老师,十二个班主任一下少五个,其中有本期初三班的几门主课老师(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全部被选拔走了。因为新老师一时难以到位,让整个学校的开学工作陷入瘫痪。 其实,这并非偶然的个例,笔者的几个老师和当老师的同学就通过个人努力圆了从乡村调入城里的梦,据说这也是当前乡村教育的一种“正常”现象。正如该网友所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些优秀教师离开教学环境差、交通不便、发展空间小、待遇不高的农村学校选择综合条件好的城里学校无可非议,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却不可小觑。优秀教师调离必然导致乡村学校师资力量下降,继而影响教学水平和教学秩序,望子成龙的父母则会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校,这样一来乡村学校的学生减少,学校萎缩,教师就更想调入城里学校,如此周而复始必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乡村为何留不住优秀教师值得反思。毋庸置疑,乡村学校与城里学校的硬件相比确有差距,交通不便利让那些家在城里的教师往返不便,再加上绩效工资与教学质量挂钩,而乡村学校基础条件不好且优秀学生大都流入了城里学校,其升学率不如城里学校,造成乡村教师的收入和待遇不高,发展空间受限,等等。这些问题都容易让乡村教师特别是一些优秀骨干教师萌生调入城里学校的念头。 乡村留不住优秀教师应该得到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因此,不想方设法打消乡村优秀教师调入城里学校的念头,不努力推动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任职,就不能实现教育公平,也难以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也就不可能实现。 教育部等三部委日前印发了《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任教。此《意见》让乡村学校看到了希望,让农村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看到了希望,更让农村学生的未来有了希望,期待《意见》不折不扣地落实并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