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堵塞公共资金的‘跑冒漏滴’”该咋执行?

    2014-9-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陈怡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预算管理促进财政收支规范透明的相关意见,其中要求开展两项运动,其中之一是开展清理整顿“小金库”行动,取缔各单位形形色色的“私房钱”,堵塞公共资金的“跑冒滴漏”。(9月3日新华网) 可以说,中央一直在关注普遍存在于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小金库”现象,并采取了多次治理行动,但是“小金库”现象却屡禁不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笔者认为“小金库”之所以屡禁不止,究其根源还在于公共资金监管的不完善。 当前,我们对于公共资金的监管往往将关注点集中在钱花在了哪些地方,钱花的合理不合理,而很少去理清这个钱是来自哪里,很少去查证这个钱来的合法不合法,正是因为“钱来自哪里”无人问津,部分领导干部才花钱随意、自由自在;正是因为“钱合不合法”无人考证,部分单位才敢挪用上级资金、乱设收费项目填充“小金库”。试想,如果单位花出去的每一分钱,不仅能说明去处,还能讲清来处,那么部分单位自然就不敢随便将公共资金化为“私房钱”,这无疑是遏制部分领导干部私建“小金库”、堵塞公共资金的“跑冒漏滴”的有效之举。 因此,要“关停”小金库,堵塞公共资金的“跑冒漏滴”,还需加强公共资金监管、规范“三公”经费公开。要完善公共资金管理制度,以保证公共资金确实投入了社会建设、民生建设,而不是流入了单位“金库”、私人腰包;要规范“三公”经费公开制度,不仅要公开费用花向何处,还要公开经费来自何处。只有要让每一份开支既有出处,又有合理来源,才能真正从源头上堵塞公共资金的“跑冒漏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