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掌门人”当“与民同乐”

    2014-8-2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崔楠楠 8月18日上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是改作风的深化,也是反“四风”的深化,国有企业要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表率。 央企由国家出资兴建,创造的价值和红利,理应由全民共享。由于缺乏合理的规范、有效的监督,不少央企负责人“近水楼台先得月”, 拿着高于普通员工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高薪,享受着每年几十万、几百万的职务消费,甚至全家人的吃喝拉撒全都可以公款报销,央企俨然成为少数高管的“官企”、“私企”。 “花得再多不会受惩罚,省得再多不会受奖励”央企负责人令人羡慕的,不仅是高出社会平均水平的薪酬。因履行公共职务而产生的“职务消费”早已被扭曲本意,成为假公肥私,穷奢极欲的“提款机”, 国家的钱花起来大手大脚,不求最好但求最贵,不少负责人的“职务消费”不是以企业的合理支出为标准,而是在企业财力允许范围内设置“职务消费”的最大值。领导干部个人的吃、穿、住、行、医、玩全部囊括到“职务消费”中。不花白不花,“仔卖爷田不心痛”的心态较为普遍。 “不患寡而患不均”,工人作为企业的“主人”,仍面临着看病难、工作苦、下岗忧的困扰,作为“公仆”的高管们如何能够心安理得的享受着他人用血汗创造的财富?不成正比的付出,相差悬殊的收益,如何能不影响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如何能创造出更好的效益?央企不同于私企、外企,薪酬收入,不能由“掌门人”们自主决定,暗箱操作,自收自支。必须由政府代表全体股东严格管理,才能体现公正,确保公平。 作风建设、反腐倡廉不能存在盲区。随着反“四风”行动、反腐倡廉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府部门的风气焕然一新。同时,对于握有大量资源和财富的央企群体,作风建设切不可忽视。十八大以来,中储粮、中石油等央企爆出的腐败窝案,警示我们高薪不能养廉、作风建设仍在路上。唯有深化改革、规范分配秩序、完善监管机制,真正做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保障“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的要求在央企群体中生根发芽。 打破既得利益,无异于“虎口夺食”,必然存在阻力和坎坷,正是因其艰难,方体现制度改革的勇气与魄力。规范职务性消费的无序,扭转央企薪酬制度的失范,真正使高管们做到“与民同乐”,“八项规定”才算落实到位,厉行节约才不会是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