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需“一颗公心多手准备”

    2014-7-2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童年的稻草人 中办、国办公布《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和《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我国公车改革全面推开。根据方案,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改革到位后,一般公务用车将成为历史,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不再有公车可坐。 “无车弹铗怨冯驩”,习近平总书记任职浙江期间,曾用这句诗告诫广大党员干部不要抱怨待遇差、排场小。从古至今,出则有车似乎成了官员的“标配”,甚至最基层的科长、股长都要霸占配备一辆公车,这样才感觉风光、有面子,且以此为荣。车改的道路之所以经过漫漫二十年,依然原地踏步止步不前,就是因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恰恰也是公车私用的受益者,车改触动很多当权者的利益。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力度的公车改革,此次车改不仅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厉行节约打击车轮腐败的经济层面意义,更具有破除特权意识、整改扭曲权力观的政治层面意义。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改革的大忌。以往各地改革中,不少地方存在领导干部一边领着补贴,一边以各种理由坐着公车,如此车改陷入“得了便宜卖乖”的怪圈,改一次负担重一次。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方面要双管齐下,加强监管。从内部严格控制公车使用,对违规者严厉处置,让官员得不偿失;同时引入外部监督,鼓励民众举报公车私用。另一方面要采取釜底抽薪的措施,摸清现有公车数量,明确需要裁减的公车数量,用准确量化的数字向社会和群众公布一本“明白账”,才能做到车改有的放矢避免模糊不清。 此次车改除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及一般公务用车外,另一条引人注目的政策就是对公车司机进行分流安置。据财政部的测算,此次车改涉及公车80万辆,80万公车的背后是几十万个领导司机。如此多的人员重新安置,需要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超职超编人浮于事的现象,当前不少部门机关存在岗位臃肿的情况,再安置一批人加入,无疑会让这种现象更严重,也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这需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合理细致人事安排,同时还要注意该过程中对司机的违规提拔华丽变身,既保障公车司机的就业权又要避免违规违法的情况出现。 公车改革需要我们怀着一颗公心,让“公车姓公、只能公用”深入“官心”,对改革可能出现的下有对策、人员安置不合理等问题,提前做好多手准备,确保车改开弓没有回头箭,一路破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