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懒政综合症”还需打上责任“防疫针”

    2014-7-1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日前,在武汉市的一场“电视问政”中,群众对个别干部现场答复的满意率仅为29%。一家门户网站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认为“百姓问政”沦为“真人秀”。(7月14日 新华网) 武汉市的“电视问政”已经不是第一次,相对于过去官员们满头大汗、哑口无言、忘词、不停道歉相比,这次问政中,官员通过使用“明天就办”、“重视解决”等词语变得“从容镇定”了许多。然而,托词再动听,也是推卸责任;问题不解决说到底还是在懒政,只不过是对比过去多了几分应付群众的“抗体”,增强了应付群众“刁难”的“免疫力”。 “从容应对”的官员是“聪明”的,因为他们知道,即使是在电视面前红脸出汗,对自己个人的升迁也是无关痛痒,自己的“命运”不掌握在电视机前的“遥控器”手中,在观众面前打官腔只是权宜之计,群众的事情可以拖一拖,而上级交办的事情再难也要办好,这种抱着利己主义和“闯关”思想投身服务群众事业的官员,自然会认为多一点服务群众就会多一分责任和风险,在思想上出现懒政的“病原体”,形成懒政的致病“基因”。 “对答如流”也好、“滴水不漏”也罢,都说明官员们为这次“电视问政”做足了功课,只不过是没有把努力用在平时,而是临时抱佛脚,把应对问题变成了应付群众。“电视问政”是政府责任的“显示器”,托词的多少直接反映出对群众感情的“水分含量”。以前“电视问政”中官员的冒汗来自于一个从政者的职业压力,而这次“问政”中的“对答如流”则体现了职业操守的缺失,虽然他们能够在电视面前摆脱了个人的责任,但29%的满意率却让政府“红了脸”。 消除懒政,增强“免疫力”关键在于责任的落实,要按照中央提出的明确部门职责,划定好各自的“责任田”,将行政责任明确到具体单位部门,将任务分解到具体科室个人。同时,要将干部考评由上级考变为群众评,增加群众评价比重,增加群众的话语权,对群众不满意的单位和部门实行评先树优、干部使用的“一票否决”,提高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从而形成服务群众倒逼机制,变群众来访为上门问计,最终通过打上责任“防疫针”来消除“懒政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