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减量”更要“增效”

    2014-6-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一个突出主题是:“放权”。会议确定进一步简政放权,促进创业就业,取消下放新一批共52项行政审批事项,将3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并先期取消一批准入类专业技术职业资格。(中国政府网 6月4日) 今年“两会”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曾说过:年内将再取消和下放200项以上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权取消和下放不断释放出中国社会改革的红利,让更多的民众和企业从中受益,与此同时,一些民众和企业却反映行政审批依然繁多,个别地方甚至反映“越减越多”,因此,在当下的行政审批改革中,行政审批要减少审批项目数量,更要提高审批效率,即“减量”更要“增效”,让老百姓办事更方便。 2001年以来国务院已取消和调整了2400多项审批项目,地方各级政府取消和调整多达数万项,占原有项目总数的一半以上,统计数据说明,各级政府在积极的进行审批制度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尤其是面对硬骨头和深水区的时候,行政审批改革,不能再唯数字论英雄,数字多少与改革的快慢、效能,没有必然而直接的联系,要更加注重提高审批效率。改革未曾止步,但走一步,就要稳一步。 行政审批改革除了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还需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率。李克强强调:“‘放’是放活,而不是放任;‘管’要管好,而不是管死”,意味着政府要转变角色、改变观念,不仅要减少行政审批项目,还要从注重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的监管,此次审批改革把36项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对政府担负的责任、任务提出了更艰巨和复杂的要求。各级政府要从职权责一致方面仔细梳理,回归本位,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真正把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让企业和民众切实享受到改革红利。 行政审批改革“增效”需要持续、深入,不能“割韭菜”、“一阵风”、断断续续“挤牙膏”。多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在“砍”审批项目,从去年广州市委书记“获赠”审批流程“万里长征图”到今年海南人大代表晒行政审批“长征图”,连年抛出的“长征图”可以看到行政审批改革的实际效果并没有完全显示出来。各级政府必须要有主动自我革命的精神和真正壮士断腕勇气,步步为营、久久为功,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和社会活力的“加法”,激发市场和社会主体的创造活力,切实把权利还给农民和企业,使行政审批“增效”,让简政放权落到实处。 行政审批改革效果如何,民意是最好的检验。习近平说过:“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行政审批改革是否能取得实效,就在于能否充分围绕民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中广泛征求和听取民众意见。中央编办确定本轮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时,通过网络平台等形式梳理出社会各界提出的2500多条建议,汇总网民投票建议取消下放的100项前置审批事项,通过民众的参与和监督,提高行政审批权改革的“含金量”,把党的惠民政策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实惠,为民众提供更加公开、透明、高效的服务,体现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