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不在状态”是种病

    2014-5-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上班不在状态,每天浑浑噩噩,无精打采。“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这是干部“不在状态”的一种真实写照。 每个人不可能一直都精神饱满,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总有“不在状态”的时候。干部也是平常人,也会出现生理和心理的低潮,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干部长期都是精神不集中,精神不振奋,工作缺乏积极性,那么就会变成一种病态。 干部“不在状态”是一种思想病。思想状态影响工作状态。每天觉得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赖一个样,有这种思想的人的工作状态每天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有的人存在“无过即是功”的心理,正是这种心理作祟,才出现了每天“磨洋工”、“混日子”的清闲官,太平官。因此心病还需心药医,要想根治这种“不在状态”病,还得在思想上动大手术,在思想上“洗脑”。 “不在状态”是一种典型的“机关病”,而机关病本质上是作风病的一种病症。具体来说,若给这种形象画像,它便呈现出种种病态:喜好于“宅”在办公室,乐于遥控指挥办事,不肯下基层深入调研,这是“鼠标病”;走基层蜻蜓点水,习惯于车子一转、隔窗一看,不愿下马探花,这是“走读病”;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层层传达,“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是“文件病”;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办事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急事缓办,大事小办,小事不办,不作为,甚至乱作为这是“无为病 ”。这些病都是机关作风病的具体表现,他们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不在状态”。 既然是一种病,肯定有它的病因和病根。造成这种病的根源有:一方面是干部自身的素质不过硬,精神萎靡不振,无法找到工作状态;另一方面是干部体制有弊端,没有科学规范的激励、惩戒等机制,使得“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差干好一个样”、“在状态”与“不在状态”都一样。再次就是用人导向存在偏差,一些“金钱干部”、“关系干部”的高升重用,极大地挫伤了一些作风踏实、为人老实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是任人为贤,而是任人为亲,不是以实绩论升迁,而是靠关系获提拔,这样的用人导向也助长了这种病的蔓延。 找到病因就要对症下药,一方面是要从思想上治病。要加强干部的思想教育,要在思想上动大手术,在思想“洗脑”,使广大干部思想上“在状态”。另外一方面就是完善干部的选拔、任用、激励、惩戒等机制,拓宽用人“渠道”和畅通干部“入口”和“出口”,努力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通过竞争择优、留优去庸,真正使干部队伍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干部的精神面貌充满阳光和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