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聘任制改革,还须“莫忘初心”

    2014-5-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李心娇 义乌招聘聘任制公务员,在浙江开启了公务员聘任制的“破冰”之旅,打开了一条引才“新通道”,同时也打破了公务员“铁饭碗”的常规概念。此次聘任制公务员招聘是从去年12月份开始,经过近5个月的资格审核、考试测评、考察和体检,5名聘任制公务员将于近期走马上任。(现代金报5月4日) “铁饭碗”因其“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弊端,多年来一直为公众所诟病。人们对公务员聘任制改革抱有期待,无外乎是因为“聘任”之下可以打破“死也要死在体制内”的畸形现象。 然而,现实并没有那么简单。深圳试点公务员分类改革后的几年内,深圳4万多名公务员中聘任制超过了3200名,但无一人被解聘,尽管深圳方面解释称,这些聘任制公务员均属于优中选优,考核合格。但是,不少公众认为“只聘不辞”的结果背离了公务员聘任制改革应有的初衷,甚至开始质疑聘任制公务员就是换汤不换药的“铁饭碗”。 其实,问题的根源不在“铁饭碗”本身,而是公众对端“铁饭碗”的公职人员的服务质量有意见。所以,打破“铁饭碗”并不是最终目的,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才是改革初心。换而言之,公务员聘任制的意义不只在于“聘”,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完善高效的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激活公务员退出机制,使聘任制公务员真正带来“鲶鱼效应”。 目前,义乌已经开始公务员聘任制度“破冰”之旅,然而,虽然有关部门表示聘任制公务员合同到期有不再续签的可能,不存在“变相铁饭碗”。但由于具体如何考核和实施还没有一个制度性的办法,人们对改革成效有质疑也是情理之中的。 莫忘初心,方得始终。当务之急是尽快细化、量化聘任制公务员考核指标,让考核更客观和公正,不流于形式。同时,引入社会监督,做到考核的公平化、公正化、公开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人浮于事、不负责任、公权滥用等现象,促进政府部门逐渐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退的灵活机制,激发公职人员的工作热情和使命感,使政府最终实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高效清明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