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不能“以貌取人”

    2014-3-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牛沐钟声 前几天随朋友到窗口办手续,排长队等待时发现不少人光明正大走到窗口,甚至直接进入办公区接受贵宾服务,而工作人员不仅不烦而且面露欢迎的笑容,原来是“领导、熟人或朋友”。无独有偶,一些机构办事人员对穿戴讲究和朴素便装的群众前后态度不一,对待前者热情客气、轻声慢语,对待群众话语生硬、极不耐烦,存在“以貌取人”现象;还有些业务,在服务效率、标准和质量上,从领导干部、亲属熟人到普通群众,竟然存在“逐级降低”的事实,群众意见不小。 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公共服务上,在领导干部、熟人亲朋与普通群众之间,存在泾渭分明的态度、优劣明显的标准,说到底是特权思想作怪,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捞好处、赚面子,导致尊重群众力度不够,在群众办事精力和物力上造成更大的成本代价,群众不理解、不配合,为民服务效能也难以持续提高,干部作风和形象更难以重树和提升。 公平公正地满足群众需求,从领导干部克制“私”欲、端正“公”心开始,通过学习教育培训、基层调研座谈、互相批评谈心等,增强群众观念,补足精神“钙质”;完善服务机制,严格规范服务流程、办事程序,补上熟人、亲朋“打招呼、加塞儿”的制度“漏洞”,营造公开公平的和谐氛围;完善干部评议考核办法,打破定期实绩评议中“领导定”或“互相投”等的“自说自话、自娱自乐”怪圈,增加群众砝码,加强一案一评、日常暗访等比重和力度,服务好不好,群众“有话”说,才能从外部督促领导干部更加尊重群众需求、在乎群众感受、提高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