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证途”让行政审批遭遇“囧途”

    2014-2-2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旗峰论剑 2月19日,在广州市两会政协各界别委员代表座谈会上,委员曹志伟现场展开一幅长3.8米的“人在证途”长卷,列明个人一生常见办证就超百个,以此直观展现市民办证的繁冗和不易。他吐槽说中国人一辈子不是在办证,就是在办证的路上。(2014年2月20日南方网) “盖公章”、“办证件”,在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的确司空见惯,从准生证、出生证、疫苗接种证、户口本、身份证到工作证、结婚证、房产证、退休证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用曹志伟的调研结果就是“103个”。自然人如此,法人也更逃脱不了此等命运,各类注册、认可、登记、检验、年检等证件,也是非办不可。人们不禁要问:真的需要这么多证吗? 其实,“盖公章”、“办证件”这类行为,其背后的法律术语就是行政审核和行政批准,合称行政审批。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举,很多领域几乎从零开始,此时行政审批肩负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使命,对迅速恢复国力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对于加强社会管理而言,行政审批下的“办证”也成为相对有效的方式和途径。随着改革的深入,行政审批过多过滥,束缚市场主体发展的积弊逐步暴露,特别是一些部门存在 “九龙不治水”的职责交叉现象,使得法人成立、投资项目以及自然人的各类社会行为,为了政府部门那个“橡皮图章”,不得不跑起“马拉松”来。于是,“办证难”问题便应运而生,“人在证途”就成了一道“景观”。 应当看到,经过多年的改革,行政审批的事项和手续都已经大幅简化。但是无论从老百姓的感受,还是与境外制度比较,我们的行政审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有很多。证件数量多,办证地点分散,手续要求繁冗,递交材料重复等,已广为诟病,反而导致“办假证”大有市场。如此证件多、办证难,于是有人发出“人的一生,不是在办证,就是在办证的路上”的黑色幽默。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人在证途”现象的存在,恰恰表明行政审批制度遭遇了“囧途”,需要举起改革这把“柳叶刀”,一丝不苟地进行“手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开启了行政体制内涵式改革时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领域,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政放权被置于“顶层设计”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上,彰显了中央对解决此问题的坚定决心。 我们期盼,在改革“2.0时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能积极、有序、有效地推进,努力实现审批流程科学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办理过程高效化,让“人在证途”的彷徨与无奈少一点、再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