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职业女性:抓住节点,走出人生精彩 来源《福建日报》

    2012-3-14
    来源2012年1月5日《福建日报》 记者 陈旻 现代职业女性集多种角色于一身,无论是行色匆匆的普通女工,还是身居要职的从政女性,只要是有职业的妇女,便无法逃避职业与家庭的双重负担。而职业与家庭这两种角色常常表现出一定的矛盾冲突,使职业女性陷入角色的困惑之中。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契合点?中国海峡人才市场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翁坤海与福建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吴贵明,为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女性提出了一些建议—— 33岁以前:组建家庭与打拼事业孰先孰后? 案例:小张今年30岁,媒体人,结婚刚一年。由于先生工作也比较忙,家人希望她换一个上下班时间相对固定的岗位,方便照顾家庭,及早生育孩子。“我的不少女同学已经不在记者、夜班编辑等较辛苦的岗位,甚至转向朝九晚五的教师、公务员等工作。”她说,“可对我来说,一方面我真心喜欢现在的工作,虽然辛苦一点,但这个职业富有挑战性;另一方面我也觉得困惑,和男性一样经过了多年的学习和竞争,刚刚进入状态,如果现在为了生孩子离开职场至少一年,以后照顾孩子、家庭又难免影响工作,实在可惜。该如何在家人的期待和自己的追求中选择呢?” 专家点评: 翁坤海:这样的矛盾有社会传统、生理特征等许多原因,但不需要过多的价值判断。在这个价值取向多元的时代,女性最需要的是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人生目标做出一个清晰的判断。不妨问问自己,更倾向于选择安稳的家庭生活,还是把事业放在第一位:如果希望有一个符合当前主流的生活计划,那么尽量不要在时间安排上错位,不要因为事业而忽略了家庭规划,因为人生是不可逆的,错过合适的结婚、生子时间,会带来巨大的成本;如果觉得事业的成功是自己的第一选择,也没有什么不对,但一定要与伴侣、家人多沟通,并且做好准备承担后果的思想准备。 关于生育下一代,如果已明确列入人生规划,那么也要根据职业的不同类型确定孩子出生的时间。若从事的职业需要尽量把握年轻的时间,比如演员,那么可以适当将生育的年龄推后一点;若从事的是职业发展前三五年差距不是很大的工作,那么越早生孩子的成本越小。比如有3位高校的女性副教授,同是33岁,A选择了一毕业就当老师并结婚生子,迅速恢复之后,现在已经读完博士,孩子也已经8岁,可以较轻松地继续在事业上冲刺;B硕士毕业后结婚,现在读完了博士,33岁生育孩子;C选择读完硕士之后工作两年,现在刚读完博士,好不容易在32岁结婚,还没生育孩子——三者比较,A所承担的风险、成本最小。 33-45岁:经营家庭与拓展事业,孰轻孰重? 案例:段女士,40岁,公司中层。“由于主管生产,我时常加班,有时候连续半个月早出晚归,家人都难得一见,丈夫工作也忙,虽然没有什么怨言,但家里的老人时常埋怨。”她说,“作为女性,我很想多花点时间与家人相处,多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但放不下工作;而作为管理层,又对公司里的许多女性以要照顾家庭为由早退、拒绝加班感到头疼。这个年龄的职业女性真的太累了。” 专家意见: 翁坤海: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这个年龄段都是职业生涯的黄金时间,但对于女性,传统观念对她们的家庭角色有很高的要求,许多女性还面临着在家照顾老中幼三代人、教育孩子、与家人沟通和在单位作为中流砥柱的要求。此时,女性要意识到,对于工作和家庭,都应该负“有限责任”,不要为了其中一方面荒废另一方面——在家庭中,要高度重视配偶、家人的感受,但不要把对家庭的付出当做生活的全部,忽略工作中继续学习、积累资源、参加社交等;在工作中,要规避体力、注意力减弱等女性的弱势,有意识地发挥女性细腻、理解力强、耐心、包容、沟通能力强等职业特质,赢得事业的发展,但不要忽略了维持家庭、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这些也是事业成功的最大后盾。 吴贵明:当夫妻双方都是职业人,不妨进行“双职业生涯”规划,把夫妻双方作为一个整体,在夫妻双方的职业安排、职业发展关键时间等方面进行统一考虑,减少夫妻双方的冲突。此外,职业女性此时还要注意角色变换的问题,比如找准职场与家庭中的角色定位,“上班不能小鸟依人,回家别太风风火火”;在工作中培养“师傅心态”,与年轻人既是同事也是导师,不妨把阅读、思考当做生活方式,提升自己准确把握环境、他人、自我的能力,提高情商,拥有生活智慧……这会让许多矛盾迎刃而解。 45岁以后:家庭和美 事业有成 回归自我 案例:王女士,50岁,事业单位职员。“虽然55岁才退休,但感觉已经精力大不如前,在工作中早已退居二线;丈夫还是很忙,孩子上班了,也不爱在家,感觉在哪都不受重视。”她说,“我为家庭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几次放弃了晋升机会,现在他们却忽略了我,可能加上更年期原因,经常和家人生气吵架。” 专家意见: 吴贵明:此时的职业女性,面对在工作中“淡出”和家庭可能“空巢”的情况,容易出现心理失落感。这时要主动进行职业情绪管理,承认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学习能力有所下降,但并非没有意义——主动承担导师、元老的角色,不要倚老卖老,传授经验,扶持年轻人,保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