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他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站在讲台上教导学子,不为回报,只为一份责任与坚守;如今,他是一名书画艺术家,轻挥笔毫,身体力行来留住“乡愁”,守住历史文脉。他就是闽侯县政协委员、县博物馆宣教部主任、作家、画家谢新苗。
“年少时对画画总带着痴迷,却未曾料到长大后‘美’成为人生最大的信仰。”谢新苗用一句话总结了年少绘画启蒙对自己产生的深远影响。
“小时候,父亲每次从上海休假回来,都会给我带一些国画挂历和图书。我就把那些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师的作品贴在饭桌旁的墙上,每天吃饭时都津津有味地看着它们。看久了,自己也临摹了几幅贴在旁侧。
1986年,谢新苗考入闽侯二中,遇上了他的美术启蒙恩师——林益光先生。“林老师的笔仿佛有魔力似的,只用简单的几笔就画出活灵活现的花鸟,当时我的心里真是佩服极了!”谢新苗说,林老师在无形中就为他立下了一个人生坐标——画家。
1993年谢新苗进入教师队伍,从事中学美术教学工作26年,其间兼任闽侯县初中美术教研员、综合学科工作室成员,组织教学、教研、画展、比赛、交流等活动,多次获优秀指导教师、先进教师荣誉和多项全国、省、市级专业技能奖项,其作品还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知名大学及省级以上图书馆收藏。
谢新苗原先所学的专业是中国画,由于曾经画过一组古厝系列钢笔画,参展后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因此又创作了近百幅福州人文主题钢笔画作品。
“这些钢笔画作品总体上属于风景画类别,但与狭义的风景画不同,不仅因为它表现的主体是文物,还带着一段历史,蕴含着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处世理念和审美水平等等。”谢新苗介绍。
在采风创作过程中,有一件事让谢新苗印象深刻,也更坚定了他传承乡土文化的信念。
“我在收集素材的时候碰到一位老者,他的老家有一座小石桥。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座桥已经不在了,所以他希望我能通过画笔把这座承载着记忆的石桥还原出来。”谢新苗回忆,“我就根据老人的描述,画完小桥后,旁边再添上茂密的榕树,树荫下的凉椅上逍遥地躺着一位老人,面前是悠悠流水,身旁更有两只小番鸭安然而眠。画面呈现出和谐、安详、温馨的意味。老人看到这幅画后很高兴,希望我创作更多满含乡情的作品。”
近年来,谢新苗的作品囊括了风光、古建、民俗等内容,致力于从多角度彰显闽侯乃至福州的魅力。尤其是古建筑,它蕴含着历史、文脉和传统。
“许多观者看到这些刻画细腻的钢笔画作品时,常常会问我,创作一幅画需要多长时间?其实,单是绘制阶段,每幅就要耗费3至7天时间。这个过程虽然辛苦寂寞,也换不来柴米油盐,但我感到很值得。”谢新苗笑着说,当观赏者激动地在他画前滔滔不绝地谈起五味杂陈的往事时,他倍感欣慰。
2019年,县博物馆需要宣教人员,谢新苗正好在教育、美术方面有一定专长,并且对文史很有兴趣。进入县博物馆以后,他发挥教育教研经验优势,深入学校,联合开展送教活动,配合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开展美术教师培训讲座。
“我想,文物的最大意义总是在对年轻一代的教育中体现。让青少年从小就在心里种下传统文化的根,让他们自觉承担起延续中华文脉的使命,这是我的心愿。”谢新苗坚定地说。
谢新苗给自己定了一个永久身份——学生。因为一辈子都需要学习、实践、思考、提高。“艺术探索是知行合一的过程。我一直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总结,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常言道‘画的功夫在画外’,只有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让画作具有更深厚内涵,才能不断推陈出新。”谢新苗说,今后他将继续立足于乡土,立足于传统文化,用心创作出更多接地气、有内涵的作品。(通讯员 陈枫 欧阳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