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在传承创新中复兴大口窑青白瓷——记浦城县非遗大口窑传承“夫妻档”陈雪芳、李天保

    2021-6-1

    在浦城有这样一对夫妻,妻子陈雪芳是浦城县水北街镇黄碧村大口窑人,从小学书法、美术;丈夫李天保是重庆秀山人,自幼跟当地老师傅学泥塑。两人因艺术结缘于厦门,后因志同道合步入婚姻殿堂。

    在厦门的十多年里,二人创办彩趣艺术教育培训机构,事业高峰时,拥有3家连锁店,仅一学期便有1500多位学员。为了传承浦城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夫妻俩毅然放弃在厦门稳定的工作和优渥的生活环境,先后转让3家培训机构,出售两套在厦房屋,回浦城大口窑潜心研究,探索古代制作技艺。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作出现代生活用品、玩具,如陶瓷筷子、陶瓷芭比娃娃。精湛的技艺,精美的作品,广受客户青睐。

    陈雪芳左手指扣素胚,右手刀笔勾勒,或轻或重,时快时慢,不一会儿功夫,便显现出一个线条流畅有力,图案层次分明的凤凰展翅碗。陈雪芳是大口窑村第五代传承人,从小就跟奶奶梁桂英学做青白瓷,家里堆满了她儿时的“童稚之作”。那时候的大口窑村,到处都是古老的青白瓷片,儿时玩伴们也常常收集一些相对好看的充当“玩具”,这些“玩具”至今还保留在陈雪芳的老宅中。生于斯,长于斯的陈雪芳,睹物思人,内心深处萌生出一种复兴大口窑的责任和使命感。

    在厦门的前几年,夫妻俩的事业处于巩固阶段,陈雪芳和丈夫偶尔回乡探亲都要感叹一番。待事业稳定后,近乡情怯的陈雪芳对复兴大口窑青白瓷的梦想越来越强烈,于是三番两次地在丈夫面前吹起了“枕边风”。

    “我去她老家看过大口窑的老物件,确实是好东西,而且她这么喜欢,我也不忍心拒绝。”相较于妻子的热衷,陈雪芳的丈夫李天保更多的是出于对妻子的理解、尊重和支持。

    2016年底,夫妻俩把3家培训机构转让,并卖掉一套厦门房屋,回笼资金。2017年年初,二人把十多年没人住的老宅简单修整一下便住了进去。夫妻俩以研究大口窑的型、色、料为主,并收集当地的老物件进行仿制,反复探索配方比例。

    这一研究就是1年多。这期间,夫妻俩各有分工,也各有擅长。陈雪芳有很深的书法、美术功底,擅长绘画、雕刻;李天保从事泥塑工作十多年,在拉胚、塑形、上釉等工序上技法娴熟。泥塑也是陶瓷制作工艺中的一部分,或许是技艺相近的缘故,李天保很快便得心应手。

    2018年11月,陈雪芳注册成立浦城印象大口窑陶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我原以为凭借这些年来我们对于制瓷技艺的积累,能够很快地实现预期目标,可没想到实际的困难那么多。”随着研究的进行和店铺的更迭,陈雪芳又变卖了一套厦门房屋用于青白瓷技艺研究和场地租赁。

    2019年12月,李天保、陈雪芳登上浦城县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名单。对于官方的认可,陈雪芳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她觉得距离自己的梦想又前进了一大步。

    “大口窑的瓷器,可以用清如水、白如玉、声如罄、薄如纸来形容它的特点。”说起传统工艺,陈雪芳聊起了青白瓷的起源。大口窑青白瓷,前身是原始青瓷,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制窑以青白釉为大宗,兼烧青釉和褐色釉及少量绿釉器物;烧制工艺有支圈覆烧、托座叠烧、匣钵正烧等多种方式。宋元间,青白瓷是主要瓷器品种,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者之间,青中泛白,白里显青。它不像白瓷那样雅洁素净,也不像卵白瓷那样失透,牙白瓷那样洁白无瑕,更不同于青瓷那样以青色调为主。它以胎薄质密,洁白细腻,透光见影,釉面莹润,色泽如玉等特征,独具风韵。陈雪芳随手拿起了一件瓷器展示,只见在灯光下的大口窑青白瓷洁白透亮,胎质细腻光滑,用手沾水在杯子顶端缓缓滑动,一阵阵梵音不绝于耳。

    位于浦城县东南方向的水北街镇黄碧村的山湾里是大口窑旧址,这里有一块1961年竖立的“大口窑址”省级文物保护石碑。四周看去,窑址分布面积约5万多平方米,积层厚约1至3米,到处碎瓷遍地,可见的窑基3座,为斜坡式龙窑,风韵清晰。山坡群迭,瓷土资源蕴藏丰富,植被覆盖,林木茂密。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通江达海,离城十多公里,距南浦溪畔名镇观前码头仅0.5公里,标志这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生产贸易要地。

    为了更好地还原青白瓷传统技艺,夫妻俩尽可能多地收集大口窑村的老物件,并成功还原出昔日“碗、盆、碟、罐、执壶、水注、瓶、盒、炉、灯盏、动物小玩具、印章和龙虎魂瓶”等图样,还复制出国印花四方瓶、鱼篓壶、脂粉盒、砚滴、瓜菱壶、婴戏碗、八面瓶等一大批特色品种。

    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他们也不忘研发新产品。“去年研发的陶瓷筷子比较畅销,做过防滑、耐摔处理,顾客很喜欢。”陈雪芳说,目前陶瓷筷子已销售3000余套,近期也接了5家电商订单,预定了2万多套产品。另外一个研发项目是陶瓷芭比娃娃,目前已经完成初期制作,不久后将投放市场。

    “我们仔细考虑以后的发展,一条是做自己的产品,走精品路线,行传承之路;另外一条是走批量生产,进行流水线作业。”李天保说,前一条路相对简单,夫妻俩就能完成。后一条路需要进购机器设备和培养一批熟练工人,这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积累,花费的心力较大。“想要形成文化产业,精品和工业化生产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决定两线并走。”对于今后的发展方向,夫妻俩有着自己的详细规划。(通讯员  叶永仕)